EN
https://www.gov.cn/

天氣等短期因素未改物價總體穩定局面

2016-08-09 19: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王希 王宇)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數據,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已經連續3個月回落。業內人士分析,食品價格漲幅收窄是CPI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統計顯示,7月份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2.8%,低於6月份3.7%的漲幅。食品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6.1%,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14個百分點。

環比數據反映當期價格變動更靈敏。7月份,我國CPI環比由6月份的-0.1%轉為上漲0.2%。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居民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漲跌互現”,驅動CPI環比上行與下行的力量並存。

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介紹,7月份全國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強降雨致使部分地區鮮菜價格較大幅度上漲,同時暑期因素導致飛機票、旅行社收費等部分服務價格季節性上漲;與此同時,豬肉價格環比連續上漲3個月後在7月份轉為下降2.1%,鮮果和蛋價格環比也持續下降,降幅分別為1.9%和1.5%,上述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稱,洪澇災害等因素短期內對CPI有一定的抬升作用,不過從可預見的市場與天氣因素看,下半年CPI總體運行將趨於平穩,部分食品價格存在階段性上漲的可能。

物價漲跌直接關係百姓荷包。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於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CPI數據,一些消費者卻覺得離自己“有點遠”。

“聽上去CPI總是百分之一點幾、二點幾,可是你到超市看一看,生活成本真是越來越高。”在北京市和平裏一家菜市場購物的王女士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對於物價數據與百姓感受不一致這個老話題,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分析説,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CPI認識仍有誤區;另一方面也説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經濟增長逐步轉向以消費、服務業為主,CPI統計亟待改革完善。

CPI是一種加權平均數,也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既不反映單個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變化,也和物價的絕對水平是兩碼事。

事實上,儘管相對漲幅有高有低,但近年來我國物價絕對水平總體上保持了上漲態勢,其中部分生活必需品價格已處於相對高位,加上人口紅利弱化與服務消費需求“井噴”疊加作用下服務價格不斷上漲,一、二線城市樓市升溫,普通消費者感覺生活壓力較大也就不難理解。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個體與總體差異、地區間差別、比較標準不一致以及統計數據的時滯問題,也是造成CPI數據與百姓感受不同的主要原因。

例如,從全國範圍看,7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上漲3.8%,而在安徽、湖北、河北、北京等受強降雨影響較大的地方,鮮菜環比漲幅分別達到了16.2%、14.3%、13.3%和12.8%,這些區域的消費者對菜價上漲的感受顯然要更加突出。

不過,如何進一步提高CPI數據質量,使之更貼近百姓生活,讓老百姓接受,也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今年我國CPI數據開始以2015年為新一輪對比基期,此次基期輪換把養老服務、課外教育等列入了調查商品服務籃子,相關權數構成也有調整。例如,與上輪基期相比,本輪基期的食品煙酒權數下降3.4個百分點,居住權數上升2.2個百分點。

蔡志洲説,這種調整與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相適應。他認為,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服務消費日益增長,而食品佔消費總體的比重不斷下降,應考慮進一步降低食品在CPI調查中的權重並加大居住類價格所佔比重,使CPI數據能更及時準確反映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物價的實際變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