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物價走勢傳遞中國經濟積極信號

2016-08-10 07:26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6年7月份物價運行情況。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8%,繼續處於溫和區間;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0.2%,同比下降1.7%,同比降幅進一步收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當前物價運行向好趨勢更加顯著,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和改革的成效,另一方面體現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CPI呈現三大特點

消費物價漲幅溫和,出廠價格降幅收窄。對於轉型中的中國經濟而言,剛剛公佈的數據無疑再次傳遞了積極信號。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在解讀最新的CPI數據時表示,7月份CPI走勢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強降雨氣候對部分地區鮮菜價格影響較大。7月份全國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強降雨對鮮菜的生産和運輸産生較大影響,致使部分地區鮮菜價格上漲較多。二是暑期因素導致部分服務價格季節性上漲。三是豬肉、鮮果、蛋等部分鮮活食品價格有所回落。與此同時,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黑色金屬礦採選、冶煉加工、紡織等行業環比價格的走強則對PPI下降趨勢改善的貢獻較大。

“總體看,CPI持續處於溫和上漲區間,進一步緩解了市場此前的通脹擔憂,反映出當前我國總體需求穩定。而PPI延續了同比降幅收窄的向好趨勢則不僅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翹尾因素的影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供給側改革持續加速特別是去産能的不斷推進密切相關。”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儘管個別地區由於受到暴雨的影響,蔬菜價格有所上漲,但由於我國蔬菜種植和修復能力都很強,天氣影響並沒有成為全局性問題,因此7月份的物價符合整體經濟形勢。姚景源強調,分析統計數據不要過多地注重某一個具體的靜態數據,而一定要看趨勢。PPI的降幅連續7個月收窄,反映出中國整體經濟狀況是穩中趨緩的。

“滯漲”之説不攻自破

多位專家指出,當前的物價走勢讓此前中國經濟“滯脹論”“通縮論”等觀點不攻自破。這其中既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措施不斷推進的成效,亦與中國經濟自身存在的巨大韌性和潛力息息相關。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主任何維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物價走勢與經濟整體運行情況其實並不支持“中國陷入滯脹”這樣的觀點。“‘滯脹’需要具備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這兩個條件。目前來看,中國經濟儘管增速放緩,但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態勢依舊相對樂觀,出口、消費均表現不錯。同時,當前CPI與PPI走勢也反映出當前國內通脹壓力較小,特別是國外大宗商品很難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何維達分析。

此外,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亦不容忽視。央行此前發佈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指出,2016 年以來央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從量價兩方面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體看,穩健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

加快破解改革難題

那麼,在實踐中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這些信號呢?稍早前,幾位俄羅斯裔學者對中國1953—2012年經濟增長所進行的分析很值得回味。學者們以標準的宏觀經濟分析工具對改革開放前後各因素的貢獻做了比較,其研究結果顯示,改革與否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差別巨大,年增長率相差近3個百分點。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撰文指出,無論從內在邏輯分析還是從歷史視角,抑或是從量化實證方法來看,都得不到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大幅下降的結論。田國強認為,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到位,現代市場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全要素生産率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改進,中國經濟增長完全有希望逼近潛在增長率而不是拉大負向缺口,而中國未來5年的潛在增長率至少應該在7%以上。

由此可見,面對積極信息還需戒驕戒躁,認真分析經濟中存在的問題,紮實推進各項深化改革措施落地。

“下半年,CPI有望繼續在低位保持穩定,PPI也可能增速轉正。但需要看到,經濟能否進一步企穩向好還要取決於外部環境與我國供給側改革措施的進展情況。”牛犁説,目前國企、金融業改革等諸多領域還存在很多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未來,只有加快破解這些改革難題,切實提高市場在人才、資本等要素優化配置中的作用,才能促進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記者 王俊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