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服務型製造引領中國製造創新發展

2016-08-12 07:2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發展服務型製造,重塑製造業價值鏈,是增強産業競爭力、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然要求,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主動選擇,是有效改善供給體系、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舉措

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形成和我國製造強國進程相適應的服務型製造能力,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協同發展和深度融合,帶動價值鏈整體提升

服務型製造,是工業化進程中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産業形態,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製造業企業通過創新優化生産組織形式、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産出中的比重,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製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産品向出售“産品+服務”轉變,有利於延伸和提升價值鏈,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産品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

發展服務型製造,重塑製造業價值鏈,是增強産業競爭力、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然要求,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主動選擇,是有效改善供給體系、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舉措。

國家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按照“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的方向推進製造強國建設。“中國製造2025”九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之一就是“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産性服務業”。“十三五”規劃綱要以及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也都將服務型製造作為製造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路徑。

據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工程院日前印發了《發展服務型製造專項行動指南》,明確了服務型製造的發展方向和三年目標任務,並迅速啟動了政策宣貫和“服務型製造萬里行”等工作。

以服務化轉型引領中國製造創新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舉措,是新常態下精準實施産業政策的新探索,時不我待,任重道遠。

首先,要深刻認識我國發展服務型製造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主要來源於3個方面。一是動力和壓力同步作用。從國內看,我國已經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資本投入轉向技術進步,即創新驅動。行業特徵則表現為專業分工進一步細化,對生産性服務的需求明顯增加。從國際看,發達國家經歷了金融危機後,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通過效率提升和服務轉型維持競爭優勢。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實施同步創新,才能縮短趕超路徑,從跟跑者變成並行者甚至領跑者。二是環境和技術同步具備。我國長期以來持續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製造業方面,已有很好的實踐和示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爆發,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普及,為發展服務型製造帶來新的歷史性機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了製造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優化了企業的生産組織和運營管理方式,催生了平臺經濟發展,為建立柔性化製造系統和推動産業協同創造了條件。三是供給和需求同步升級。我國從2010年起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從製造業的供求關係看,需求結構變化呈現新的特點,從過去新的消費領域橫向拓展為主轉向既有消費領域縱向升級為主,模倣型排浪式消費的階段性特徵已發生變化,個性化、品牌化、綠色化消費逐漸成為主流。在供給側,我國製造業人均增加值大約只有美國和日本的1/20,製造業附加值率只有美國和日本的1/2,還有很大潛力和提升空間。在需求拉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製造業必須更加重視面向客戶的研發設計和産品服務等要素投入,將微笑曲線整體抬升,並向高附加值兩端延展,才能真正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發展服務型製造也面臨三方面主要挑戰。一是認識不到位。服務型製造仍是有待探索研究的新領域,對其重要意義和現實路徑缺乏足夠的認識和能力積累。二是發展不均衡。一些行業領軍企業和特色優勢企業已將研發設計和系統解決方案等作為重要業務,但大部分企業仍只能提供安裝或維修等基本服務。三是公共服務不完備。尚未形成有針對性的技術支撐和政策支撐體系,基礎性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還不能滿足服務型製造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在引導企業對接市場需求、深化産業鏈協作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次,要明確發展服務型製造的總體方向。

發展服務型製造,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中國製造2025”總體部署要求,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全球科技革命的新機遇和製造強國戰略的新要求,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為導向,以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為手段,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政府重在營造發展環境,引導和鼓勵市場主體瞄準製造業價值鏈高端環節,加快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服務型製造向價值化、專業化、協同化、智慧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在實現製造強國戰略進程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發展導向價值化,就是要引導和支持企業全面對接市場需求,不斷提升需求感知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形成同步實現客戶價值和企業自身價值的雙贏格局。産品服務專業化,就是支持企業聚焦自身核心業務,建立健全基於製造的服務系統和基於産品的服務系統,提升服務型製造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鼓勵優勢製造業企業“裂變”專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形式協同化,就是鼓勵製造業企業逐步突破生産和服務、企業和社會的組織邊界,實現在目標導向下社會分散資源的有機整合,利用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發展平臺經濟,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服務方式智慧化,就是要加大信息通信技術的支撐和保障力度,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推動流程再造,切實推動智慧製造和智慧服務的融合發展。業務層次高端化,就是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業務形態,不斷提升産品附加值,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産品向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方向發展。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形成和我國製造強國進程相適應的服務型製造能力,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協同發展和深度融合,帶動價值鏈整體提升。在發展績效層面,要培育一批綜合實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國家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和一批帶動性強的服務型製造重點項目。示範企業服務收入佔企業總收入的比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發展格局層面,大中型企業內部獨立開展服務型製造的部門逐步增多,小微企業專業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發展環境層面,製造業企業對服務化轉型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支撐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逐步完善,服務型製造的國際交流不斷增多。

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把握好四個方面的關係。一是要把握好強化製造和提升服務的關係。服務型製造是基於製造業的發展基礎實現服務化轉型,是強製造,不是去製造。服務增值必須以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為基礎,如果沒有製造所提供的核心價值,也很難有服務創新的衍生價值。必須要牢牢把握強化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這個關鍵點,通過優化服務機制推動製造業技術能力的創新和升級。二是要處理好全面推動和重點示範的關係。引導服務型製造發展,要全面發力,在制定標準、完善政策、培育人才上下大力氣,通過營造環境來引領趨勢發展。也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發展導向,加強示範引領,在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推進項目和企業示範,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帶動各項工作紮實開展。三是要處理好扶持領軍企業和服務中小企業的關係。要充分發揮領軍企業核心技術強、産業鏈條長、內部交易成本低、産業協作能力強的優勢,鼓勵企業提升分工協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要通過構築公共服務平臺,扶持專業化中小企業發展。鼓勵中小製造業企業積極外包非核心業務,支持中小服務公司面向行業、區域、大型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四是要處理好普及補課和同步創新的關係。一方面要虛心學習先進國家在工業化發展方面的經驗,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彌補我國在工業2.0和工業3.0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要完善自主創新政策體系,加快創新驅動和跨越式發展,提升我國製造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産業體系中的地位和話語權。

最後,要落實好發展服務型製造的三大任務。

一是要加強服務型製造政策引導。全面落實發展服務型製造的專項行動指南,加強産業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的協同。及時跟蹤國內外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加大對新興産業和交叉領域的調查研究和政策儲備。健全服務型製造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探索建立服務型製造的統計核算和評價指標體系。整合國內外專家資源,建立服務型製造專家諮詢庫,組織專家深入企業開展現場診斷服務。通過案例推廣、專著文章、專題報告、媒體宣傳等形式,加大對服務型製造理論和實踐的宣傳推廣。

二是要推動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結合“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重點領域,鼓勵製造業企業提高服務要素投入,在研發設計、流程再造、信息支撐、國際競爭等方面加大實施力度,提升製造業企業産品附加值和整體效益。結合“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佈局,積極扶持和建設一批區位優勢突出、製造基礎雄厚、配套服務完備的服務型製造集聚區。在創新設計、供應鏈管理、全生命週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融資租賃等領域,遴選一批示範項目和示範企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支持示範企業和示範項目創新發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實現服務增值。

三是要夯實服務型製造發展基礎。整合政産學研用各方力量,完善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鼓勵小微企業運用科技、信息、人才等資源,開展個性化特色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信息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於製造和服務的協同發展,全面支撐業務流程再造和商業模式創新。引導製造業企業、研究機構、社會資本組建服務型製造産業聯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馮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