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北構建協同創新強磁場

2016-08-14 07:3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走出北京,大有可為。”嘗試接觸河北的項目沒多久,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今年就把天津、河北與北京本土的業務佔比劃定為“三七開”。

像這樣的業務,正越來越多地流向河北。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天津發展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河北打造産業轉型升級試驗區的戰略定位,迫切需要轉型升級的河北,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構建“強磁場”,提升“吸引力”。河北先後與京津簽署合作協議356個,引進和轉化科技項目295項,吸引1209家京津高新技術企業落戶,一條“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創新鏈條正加速凝聚。

“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搞好精準對接、深度對接,建設好集中承載地和戰略合作平臺,有效吸引北京創新成果到河北孵化轉化。”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表示,要在京津冀協同創新中把握跨越發展的機會。

為促進京津冀創新資源優化整合,河北建立了與科技部定期省部會商機制和京津冀項目對接機制,並研究出臺了《河北省關於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強化協同創新支撐、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整合區域創新資源、協同推進創新創業等5個方面16項具體任務,推動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驗區、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建設,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

為促進技術市場的互聯互通,河北省與中國技術交易所、北京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建立聯通京津、貫通各市的“三中心、兩平臺”創新創業綜合服務體系,促進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根;引進中科院在秦皇島和唐山設立“中科院(秦皇島)基地”和“中科院唐山高新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清華大學在廊坊設立研究院,天津大學在定州等三地設立轉化中心。

沿保定高新區朝陽大街往北,遠遠地就能看到當地人常説的“雙子座”大廈,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就落戶在這裡。這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京外設立的首個創新中心。

碧水源、用友網絡、鳳凰醫療、中國網庫……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運營一年來,匯聚了一大批響噹噹的高科技企業。保定信息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是創新中心的運營單位,總經理扈德輝介紹説,創新中心已入駐企業55家,來自北京的企業和機構超過總數的40%。

在園區機制設計方面,河北瞄準“共同體”概念,創造多方利益共享新模式。例如,北京市海淀區與秦皇島合作建立園區,用創新的“442”分配方式,對入駐分園企業形成的地方財政收入,合作雙方按4:4:2的比例分享,其中,海淀、秦皇島兩地政府各得40%,20%部分共同設立産業發展基金,進一步培育新興産業,讓更多參與進來的主體受益。

目前,河北與京津合作共建各類園區39個,共建各類創新基地27個,創新平臺157個,成為接納創新資源的有效載體。

環京津地區的河北廊坊、張家口和承德有強大的資源優勢、獨特的氣候條件,在這裡發展大數據産業,既能滿足就近方便的客觀需求,又可有效降低生産成本。

目前,張家口、廊坊、承德等地承接的大數據産業投資規模將近1000億元,聚集了京津冀區域400多家大數據上下游企業,以“中關村數據研發服務—張家口、承德數據存儲—天津數據裝備製造”為主線的“京津冀大數據走廊”雛形初現,未來有望推動京津冀成為亞洲領先的大數據産業聚集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大背景下,三地的産業版圖正在加速重構,産業高端化特徵日益顯著。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河北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5.3%,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2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5.3%,超過鋼鐵工業0.1個百分點。 (記者 耿建擴 通訊員 王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