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健康中國需要大處方大視野

2016-08-24 07:1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健康中國,不僅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只有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與人民共建共享,才能找到健康中國的正解

“上工治未病”,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保護一個人的健康如此,推進國民健康體系建設更需要這樣宏闊的視野。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把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為重要發展目標,意味著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

健康不僅是指身體的強健,更是生理心理乃至生存環境、社會福祉的和諧狀態。從這種“大衛生、大健康”的視野去看,就能更清醒地意識到,影響國民健康的多重因素和複雜局面。除了看病難、看病貴的老大難,也有水、空氣、土壤污染的新威脅,甚至包括高強度生活節奏帶來的亞健康問題。“感覺身體被掏空”的無力感,“葛優躺”呈現的頹廢畫風,某種程度上也是健康問題的另一種表徵。

健康中國,不僅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它不僅僅是衛生部門的事,而是關係到教育、體育、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各個領域;不僅僅包括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還包括提高宜居質量、保障食品安全、促進體育鍛鍊等各個方面。只有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與人民共建共享,才能找到健康中國的正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是國民健康的守護天使。因此,政府部門在推進醫療改革之外,還應該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比如推廣健康教育,近年來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小胖子”“近視眼”數量很多,“跑不動,跳不遠”情況不少,都與公民整體的健康意識薄弱有關。還有公共體育設施滿足不了群眾鍛鍊需求的問題,都應該在更高層面、更大視野裏予以重視,並以國民健康為中心來調配各種政策資源。

當然,全社會的健康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公民才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觀察近年來的社會心態變化,健康意識的覺醒,可以説是一個清晰的脈絡。“搬磚小偉”在工地做倒立俯臥撐的視頻火遍網絡,從農民工變成“網紅”的背後,是大眾對健康體魄的審美趣味;跑步隊伍越來越壯大,甚至有人説跑步成為城市中等收入群體新的“宗教”;就連一些領導幹部也感慨,“八項規定救了我半條命”,公款吃喝少了,“三高”也降下來了……可見,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有非常廣泛的社會心理基礎,這是建設健康中國最深厚的動力。

如果説健康中國是一個宏偉的金字塔,那麼國民的“健康素養”就是它的根基。無論個體還是社會,先要擁有鮮明的健康意識、充分的健康知識,才有保持健康的能力。偏聽偏信所謂“京城名醫”“醫療教母”的虛假廣告,對經常性疾病缺少基本常識,沉溺于吸煙酗酒、經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些不健康不衛生的生活方式,需要靠更細緻的公共服務、更有力的健康宣傳來滌蕩。

“世界上沒有比結實的肌肉和新鮮的皮膚更美麗的衣裳”,健康的體魄一直是人類歷史的審美意象。健康中國的期盼,也凝聚著政府、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把國民健康作為一個衡量發展的綜合性指標,是切實關注人民群眾獲得感的必然結果,也是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全面小康的題中之義。當每個人都擁有健康體魄,才能支撐起一個充滿美感與力量的健康中國。(李 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