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逆境崛起 浴火重生——近年來我國奶業發展成就綜述

2016-08-24 17:0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林暉)一杯奶,強健一個民族。奶業發展與每個國人息息相關,然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給中國奶業造成重大打擊,消費者信心嚴重受挫。

痛定思痛,浴火重生。經過8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奶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乳品質量安全水平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民族奶業振興的宏偉畫卷徐徐展開。

頂層設計全面整頓行業

2008年10月,我國奶業的第一部法規——《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正式發佈,從此拉開了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整頓奶業的序幕。

《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對乳品生産、收購、加工、銷售等各環節進行全面整頓;《生鮮乳生産收購管理辦法》對生鮮乳生産、收購、運輸及監督檢測進行規範;《全國奶牛優勢區域佈局規劃(2008-2015年)》為奶業宏觀發展謀篇佈局;66項新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解決了乳品標準重復、交叉、矛盾和指標設置不科學等問題……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相繼出臺,為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構建了長效機制。

面對消費者最關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問題,國家還兩次對乳製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生産許可進行重審,淘汰一批奶源無保障、生産技術落後的企業,嚴格了乳品企業進廠原料、生産過程、成品批批檢驗等制度。

為了讓民族奶業儘快走出低谷,國家還為奶業注入扶持資金,專項用於奶牛良種補貼、奶牛規模化養殖、高産優質苜蓿示範創建、奶牛生産性能測定等,從2008年至2015年累計投入的扶持資金達86.6億元。

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出臺,為民族奶業重整旗鼓注入了強大動力。到2015年,全國奶牛規模養殖比重接近50%,全株青貯飼料快速普及,規模化奶牛場、中高産奶牛群為主體的生産體系初步形成,機械化擠奶、冷鏈儲運全面實現,推動我國奶業質量安全發生了革命性變化。

堅守質量重塑國人信任

今年8月,國內乳品企業君樂寶宣佈,旗下嬰幼兒配方奶粉將以和內地“同款同質同價”形式進入香港市場銷售。根據國際權威機構檢測結果,這款奶粉在營養成分、食品安全等方面全都符合香港相關標準。

從去香港買奶粉,到去香港賣奶粉——國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華麗轉身,是民族奶業逆境中崛起的真實寫照。

從2009年起,農業部奶及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連續8年帶領全國43家質檢機構實施全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以奶站和運輸車監管為重點,實現生鮮乳質量安全抽檢兩個“全覆蓋”,即抽檢覆蓋全國所有奶站,檢測指標覆蓋所有違禁添加物,構建起奶業全産業鏈監管體系。

近期公佈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顯示,我國生鮮乳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2015年,標誌著乳品品質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別達到3.14%和3.69%,分別高於我國生乳國家標準0.34和0.59個百分點。菌落總數降到46.7萬CFU/mL,遠低於國家標準200萬CFU/mL,體細胞數降至33.3萬個/mL,主要質量衛生指標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

受嬰幼兒奶粉事件影響,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75%。而最新數據顯示,國産奶粉市場佔有率已逐步恢復到50%以上。中國奶業正用自己的努力重新找回消費者的信任。

轉型升級邁向現代奶業

曾經的陣痛,也換來了奶業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推進。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表示,只有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各個鏈條一體化,才能真正建立起緊密的奶業利益聯結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傳統奶業“小、散、低、差”的問題。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推進奶業一體化成效顯著。2015年,全國乳品企業自建和參股的奶源基地比重超過20%,比2008年增長近兩倍。輝山乳業、現代牧業等企業奶牛存欄都在20萬頭左右,苜蓿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奶源實現全部自給。

變化也在奶農身上悄然發生。目前,全國有1.51萬個奶農專業生産合作社,比2008年增加了6.2倍,奶農專業化能力明顯提升。大部分奶農與乳品企業簽訂了收奶合同,合作關係正在趨向長期穩定。

按照農業部規劃,到“十三五”末,全國奶産量將達到4080萬噸,年均增加40萬噸;奶牛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比現在提高22個百分點,規模養殖將成為畜牧業的主導力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我們有信心用5至10年時間,力爭到2020年乳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整體進入世界奶業強國行列,實現奶業振興發展目標,把‘奶瓶子’牢牢握在我們自己手裏。”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