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送下鄉、引高端、強産業——河南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助力脫貧致富

2016-09-08 11: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9月8日電(記者 付昊蘇)人口大省河南長期存在著勞動力職業技能偏低、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7年來,河南省通過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實現了勞動力資源的再挖掘,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送下鄉、引高端、強産業——全民技能振興圖景掃描

前不久,在河南省登封市盧店鎮崔崗村,記者採訪了一家火熱的家政服務培訓班。教師邢愛琴在臺上講得聲情並茂,50多個婦女在台下答題目、寫筆記,不時又上臺練習。

村婦女主任李愛珍説,因為缺乏技能,不少婦女空有力氣,卻也只能賦閒在家,聽説人社局有培訓送下鄉,就去問了問。沒想到真的送到家門口來了。

“起初不相信,來了才知道真的免費。”42歲的學員范瑞紅笑著説,“去城市當月嫂,一個月最少能掙5000塊錢,希望早點學成!”

光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副縣長邱學明説,近年來,光山大力扶持羽絨服加工産業,全縣84萬人中有15萬從事相關工作,“如今電商日漸火熱,我們就應勢而動,開了培訓班,沒想到期期爆滿。”

電商培訓班已經培養6000多名學員,光山如今60億元的羽絨服産業,一半的銷售通過網絡實現。2015年“雙十一”當天,光山縣就售出137萬件羽絨服。

“在我們看來,技能培訓不僅是促進高質量就業的方式,也是産業做大做強、全縣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邱學明説。

河南省漯河技師學院,經過多次談判和協商,終於和德國職教集團、德馬吉森精機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將全球頂尖的數控機床搬進實操訓練房,解決了技校教學滯後於現實科技的痼疾,也將德國雙元制職教理念一併引入。

在實訓室裏,17歲的學員吳賽龍一會兒在電腦上編程,一會兒又去機床上做實驗,忙得不亦樂乎。因為技術實用又過硬,不少機械加工企業已經搶著跟一年後才畢業的他簽訂用工合同。

省部共建綜合施策 創新提升培訓效力

“在廈門街頭,如果叫輛出租車,司機有一半的可能是河南西華縣人。”廈門市民小張説,“西華的哥已經成了一個品牌。”有“中國建築之鄉”稱號的河南林州,共有建築企業259家,2015年完成産值1000億元、稅收約11.5億元,這些成績,得益於林州20萬人的建築大軍。

除了“西華的哥”“林州建築”,近年來,河南打造的勞務名牌還有“長垣廚師”“鄢陵花工”“遂平家政”“新縣涉外”等90多個,其中35個被授予“全國優秀勞務品牌”稱號。

一張張“勞務名牌”的鑄就,正是近年來河南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探索創新的結果。特別是與人社部合作共建全民技能振興工程以來,探索更是提擋增速。

為有效推進全面技能振興工程,河南堅持人社、教育、民政、農業、扶貧、殘聯部門“六路並進”,如今,工信、住建等部門積極跟進,工、青、婦等組織主動參與的大培訓格局基本形成。

河南改革單一的封閉培養模式、政府投資模式和公辦學校經費供給體制,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大力開展聯合共建、工學交替和訂單培養,推廣公辦民助、股份制辦學等新模式。

信陽市平橋區,創新體制機制,成立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局,打破教育系統主管教育和人社系統主管就業之間的分隔,統籌職業技能培訓的補貼政策,通過搭建具有企業孵化功能的實訓基地,實現免費培訓。

至2015年底,河南共組織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490萬人次,培訓人數和覆蓋率居全國之首;累計新培養高技能人才103.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2814萬人,勞務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

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技能培訓也需供給側改革

據鄭州市就業訓練中心副主任燕軍介紹,目前面向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主要是家政服務、美容美發等,大多技術含量較低。政策補貼覆蓋的往往只是初級培訓,如果學員完成培訓後希望進一步提升,還得另找門路。

燕軍説,目前的培訓補貼分為ABC三檔,對應的補貼費用分別是800、700、600元,這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實際的需要。培訓質量與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業態、新形勢相比,也相對滯後。

河南省人社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張榮瑞認為,應推進技能培訓的供給側改革,希望繼續加大人力財力投入,提升培訓的檔次和質量。

河南省人社廳廳長劉世偉説,在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今天,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投入,倡導重視職業技能培訓的社會氛圍,仍十分迫切。勞動力資源亟需進一步挖掘,這就需要加快職教立法,加大扶持力度,推動其提質提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