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打造中國醫藥健康産業高地 

2016-09-10 10: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9月10日電(記者 劉碩)金秋時節的中國醫藥名城吉林通化,制藥産業園、養生食材交易平臺、養生食品保健品研發中心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以通化等重點地區為依託,吉林激發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活力,構建“醫、藥、食、養、遊”大健康産業鏈,一張醫藥健康産業高地的藍圖正在變成現實。

長白山腹地崛起醫藥名城

8日在通化舉行的2016長白山國際醫藥健康産業發展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知名藥企、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的350多名代表濟濟一堂,24個醫藥項目現場簽約,不少藥企還與科研機構和專家進行對接。

萬通筋骨貼、修正斯達舒、東寶甘舒霖……這些在國內外醫藥市場上響噹噹的品牌,都來自位於長白山腹地的通化。

目前,通化共有108家規模以上醫藥企業,上市掛牌企業12家,可生産藥品47個劑型、4066個品種。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實現産值1109.6億元,總量和效益佔吉林省的55%以上。其中,修正藥業的斯達舒膠囊單品種年銷售收入達92億元,牢牢佔據國內胃藥市場的領軍地位。通化醫藥由10多萬名銷售人員組成的銷售網絡遍佈全國,通化醫藥企業的廣告幾乎家喻戶曉。

吉林省以通化和長春兩個醫藥核心區為中心,輻射帶動梅河口、敦化等6個醫藥特色産業基地和園區發展,並形成通化縣、撫松縣等12個省級中藥科技産業基地縣。在吉林省370多戶規模以上醫藥健康企業中,去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超過230戶。

來自吉林省科技廳的數據顯示,2015年,吉林省規模以上醫藥健康工業實現總産值2029.2億元,同比增長13.5%,約佔全省工業總産值的8.8%。醫藥工業銷售收入佔全國的比重達6.9%。

“可以失敗,但不能不創新”

吉林醫藥健康産業的崛起,離不開創新。近年來,吉林省重點支持多個新藥創制、大品種二次開發項目,支持吉林大學等多家高校院所與企業合作開發新藥,推動科技成果定制轉化。

幾年來,僅通化的醫藥企業就先後承擔並組織實施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12項,獲得專項資金2.39億元。

“我們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我們允許在創新中失敗,但絕對不允許不創新。”吉林萬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首德説。

在萬通藥業,一支包括高級專家和博士、碩士在內的88人研發隊伍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近兩年相繼研製出“甘芍膠囊”“秘寶膠囊”等40余種新産品,一些産品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目前,通化共建成3個國家級醫藥企業技術中心和2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以及一批藥品中試中心、重點實驗室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團隊的帶領下,通化醫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院士工作站多次組織專家與企業聯合對項目進行成果對接和技術攻關,先後為20多個項目進行了技術諮詢,一些産品經過技術提升,銷售額成倍增長。

吉林省科技廳副廳長張偉漢説,為了推動醫藥健康企業提高競爭創新能力和産品質量,吉林省重點推進産業集聚與科技創新,引進外腦,集納智慧,共謀創新升級。

“醫、藥、食、養、遊”大健康産業鏈逐步延伸

在長白山人參的優質産區集安市,人參超微粉、人參化粧品等精深加工産品成為熱銷産品。一位人參加工企業負責人説,現在人參加工不單純局限在制藥,而是要打造涵蓋人參養生、人參美容等在內的全産業鏈,向健康養生領域進軍。

記者在通化振國養生谷壹號莊園看到,集醫療、康復、保健、食療等項目于一體的健康養生園區風光秀美,景觀怡人。園區負責人趙彥和告訴記者,每年來莊園休閒度假的遊客達數萬人次。再過幾年,一個可容納萬人的養老工程將投入使用,健康養生産業鏈再次被拉長。

目前,通化已形成涵蓋醫藥生産、醫療服務、養生養老等多個行業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截至6月末,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474.23萬人次,同比增長22.47%,旅遊業總收入達到71.02億元,同比增長33.6%。

通化市委書記金育輝表示,通化把大健康産業作為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和主攻方向,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醫藥、食品、旅遊産業為支撐,通過構建全産業鏈、全價值鏈和全品牌文化鏈,正在構建具有通化特色的大健康産業體系,打造國際醫藥健康名城。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醫藥健康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十三五”期間,吉林省將重點推進醫藥健康産品製造業升級壯大與醫藥健康服務業提速發展。計劃到2020年,全省醫藥健康産業經濟規模達到5300億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