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力構建進出口信用體系

2016-09-14 08:15 來源: 海關總署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加強誠信建設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海關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服務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大局。

一、推進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誠信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而無信,則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社會無信,則人人自危;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要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讓失信者寸步難行。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推進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海關作為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加強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是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必須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國務院有關部署,切實履行自身職責使命,大力推進外貿領域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運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手段,營造健康良性的外貿進出口環境。

加強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是完善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外貿易等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著國家進出口管理秩序、國際品牌聲譽和參與全球貿易的競爭力,對降低對外交易成本、深化國際合作和交往、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海關在依託電子口岸建立完善進出口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管理、信用風險監測預警和聯合監管制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是海關依法履職服務大局的重要抓手。加強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給予高信用企業通關便利,增加企業失信成本,發揮震懾警示作用,有利於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服務企業“走出去”;有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有利於促進國際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加強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是全面提升海關把關服務能力的有效途徑。加強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突出“誠信守法便利、失信違法懲戒”,可以提升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切實做到在“管得住”的基礎上“通得快”;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將有效的監管資源集中到對失信企業的監管上來,提升監管效能,解決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可以更好地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有效防範執法、管理和廉政風險;可以推進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提升海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二、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制度先行,進出口信用管理制度體系初步建立。《意見》作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對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制度法規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海關將進出口企業的信用管理主動融入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注重進出口信用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自2014年以來,相繼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出臺了《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海關認證企業標準》等10項標準規範,初步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進出口信用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優化進出口信用管理實現方式,取消企業規模、成立年限等標準限制,根據企業信用狀況將企業分為認證企業、一般信用企業和失信企業,按照誠信守法便利、失信違法懲戒原則,實施差別化的管理措施。大力推進進出口信用體系成果運用,在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等海關改革時,積極貫徹信用管理理念;在進出口環節開展安全準入和稅收風險防控時,依據企業信用實施差別化通關管理措施,對高信用企業快速通關,對低信用企業重點監管,實現管得住、通得快。加大信用體系信息化應用力度,相繼開發完成“進出口企業綜合資信庫”和“中國海關企業進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臺”,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主動對接國家統一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完善信用信息的記錄、整合,促進進出口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實現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

褒揚誠信,讓守信企業便捷通關。《意見》指出,要優化誠信企業行政監管安排。多年來,海關在這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對認證企業適用優惠的管理原則和措施。一是適用最小的查驗比例和最快的通關速度,海關認證企業辦理進出口業務走“綠色通道”,享受便利化通關措施,企業進出口平均查驗率比一般信用企業低10倍左右,大幅降低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率。二是適用最少的風險防控和最大的制度便利,取消或限制風險參數加載通關系統,對商品歸類等稅收要素實施先行驗放手續。三是適用最優的稅款交納措施,經認證的加工貿易企業不需提供銀行擔保,實施信用放行;納入匯總徵稅試點範圍,減輕企業資金運轉壓力。四是享受“管家式”專業服務,海關為經認證的高資信企業單獨配備關企協調員,及時提供通關政策諮詢、業務疑難處置等服務。

聯合懲戒,讓失信企業處處受限。《意見》提出,要不斷健全約束和懲戒失信行為機制。近年來,海關在進出口環節大力加強對企業的行政性、市場性約束和懲戒,有效貫徹了《意見》的要求和精神。海關按照信用等級和風險程度對失信企業採取通關限控措施,重點審核報關單證,100%開箱查驗申報的進出口貨物,取樣驗估貨物在確定結論作出前不予放行,失信企業貨物通關時間遠遠高於全部貨物平均通關時間。企業的失信行為一經查實,海關將下調其信用管理類別,停止其所有通關便利資格認證,並納入進出口信用記錄,有關信息共享給法院、稅務、工商、證監、安監等多部門,納入“失信聯合懲戒”範圍,使其在市場經營活動中處處受到限制,付出較大的失信成本。

國際互認,助力我國企業“關通天下”。AEO,是世界各國海關對高信用企業的通稱。中國海關近年來大力推進AEO國際互認,就是要對我國的高信用企業在國際海關間實施聯合激勵,給予最優惠的貿易便利,助推企業更好地走出去,這就很好地貫徹了《意見》關於完善守信聯合激勵的原則要求。以貨物出口到韓國為例,AEO企業查驗率平均降低70%,通關時間平均縮短50%。截至2016年6月,我國已分別和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歐盟等31個國家(地區)實現了AEO互認,互認企業出口貿易額佔到我國出口總額的40%,且在不斷增長中。目前,海關正根據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大力推進與美國、俄羅斯等主要貿易國以及哈薩克斯坦、以色列、印度、土耳其、埃及等國家的AEO國際互認合作,最大限度提升我企業境內外通關便利化水平,增強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促進我國外貿回穩向好。

公正評信,高質量實施信用認定。根據《意見》選樹誠信典型的規定,海關秉承以下理念推進信用認定工作,培樹海關誠信企業“標桿”:一是客觀公正,海關評定企業信用,依據的是企業的進出口經營行為,並有一套完整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評定結果真實可靠;二是公開透明,海關對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價標準體系向社會公開,確保“遊戲規則”公開透明,對企業的評定結果及時向社會發佈,接受社會監督,防止執法腐敗;三是國際接軌,中國海關的信用評價標準體系和有關管理制度,充分與國際接軌。截至2016年6月,海關認證的高級認證企業有3563家,一般認證企業36308家。

三、積極參與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海關監管體制

海關進出口信用體系建設雖已邁出堅實步伐,但距離中央要求和發展目標仍有較大距離。下一步,海關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意見》關於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進進出口領域社會誠信建設,重點是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海關監管體制,真正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集約高效、協調統一的通關一體化管理格局。結合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國海關提出,到2020年要建設成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在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體制機制。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貫徹《意見》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的要求,積極打造以信用為核心的海關監管體制,讓信用的理念和要求深度嵌入到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具體實踐,在管理理念、制度安排、工作機制以及通關流程再造中,實施以信用為核心的公正監管、綜合監管、分類監管,建立良性互動的新型關企關係,落實治本之策,實現源頭治理,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環境,助推我國從外貿大國邁向貿易強國。

二是深入推進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制定管理措施清單,建立部省協同和跨區域聯動的信用監管機制。進一步落實《意見》關於“構建聯合激勵和懲戒協同機制”和“建立激勵和懲戒措施清單制度”的要求,在繼續完善現行進出口信用管理制度、在進出口環節進一步落實信用管理措施的基礎上,加強海關內外部協作,大力開展海關與其他部門間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加大與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之間跨部門、跨領域的聯合信用獎懲力度。以電子口岸為基礎,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強化大通關協作,制定管理措施目錄清單,加大對誠信企業激勵和對失信企業懲戒力度,構建口岸管理相關部門間以信用為基礎的安全聯合防控機制,進一步提升和擴大差別化管理的工作實效,發揮信用管理的更大作用。

三是全力打造AEO國際互認合作升級版,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繼續開拓《意見》有關“健全褒揚和激勵誠信行為機制”規定的效力空間,拓展與亞洲各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AEO互認合作,建立高信用企業境內外通關“綠色通道”,以海關合作支持推進“信用亞洲”建設。積極參與AEO互認國際規則的制定,擴大中國海關AEO互認合作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加快中外AEO互認合作步伐,升級貿易便利化措施,擴大互認企業範圍,力爭在2020年之前實現互認覆蓋國家地區達到我外貿出口額80%的目標。

四是大力加強企業信用培育,引導更多企業守法誠信經營。加大貫徹《意見》關於加強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要求的力度,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政策和便利措施的宣傳,強化對申請認證企業的事前輔導和培育,幫助企業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推廣海關企業協調員管理制度,更好地向高信用企業提供海關服務,完善並推廣“關企合作平臺”,扶持促進外貿綜合服務、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發展,深化關企互信合作,構建與各類型企業更為密切的共建共贏的夥伴關係。(海關總署黨組書記、署長 于廣洲)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