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雲南:構築水安全保障升級版

2016-09-14 08:51 來源: 雲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背景

我省河流分屬長江、珠江、紅河、瀾滄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水資源總量達2210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二位,然而全省水資源時間空間分佈不均,呈現西多東少、南多北少、汛期多枯期少的格局,水資源與人口、光熱、土地等資源及生産力佈局極不匹配。

話題

由於雲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限制,我省水利工程過去以開發支流為主、以分散中小型水庫建設為主,供水範圍小、調控能力較弱,水利基礎設施依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瞄準短板,“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從哪些方面發力加快水網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構築水安全保障網?

著眼問題 水網規劃藍圖已繪就

“雲南的水安全在全省經濟社會安全體系中始終處於基礎性地位,影響著全省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和邊疆安全等多個方面。建設雲南省供水安全保障網是解決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佈局不匹配問題的根本舉措,是破解雲南工程性缺水的迫切需要,是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全省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的必然要求。”省水利廳廳長陳堅説。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全省各級相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五網”建設決策部署,主動對接服務國家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雲南水資源情勢,紮實推進水網建設各項工作,實現水網規劃、建設的突破性開局。目前,已經由雲南省水利廳牽頭編制完成了《雲南省供水安全保障網規劃》。

記者了解到,雲南供水安全保障網規劃,圍繞提高縣級以上城市供水保證率、恢復中小河流生態供水、發展扶貧灌溉的目標,重點突出供水安全保障網在全省跨越發展中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有效發揮供水安全保障網建設在穩定全省經濟增長中的拉動性、支柱性作用;注重發揮供水安全保障網在改善民生中的普惠性,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轉變過去支流開發、中小水庫工程為主解決供水保障問題的傳統模式,積極促進大江大河干流與支流利用並重,大水電、大型水庫與中小型水庫聯合運用的供水保障新模式,逐步構建“河湖連通、西水東調、多源互補、區域互濟”的立體性、綜合型、多功能的供水安全保障網,打造雲南供水安全保障升級版。

水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為確保生態文明建設供水安全,我省水網規劃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調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細化水功能區劃,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合理配置水資源,加大幹流水源工程建設,逐步退還支流河道生態水量,增加河湖生態修復補水,有效改善支流水生態環境;深入開展九大高原湖泊水資源保護,對入湖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提升入湖河道水環境質量,促進高原湖泊水生態改善,著力探索雲南特色生態水網建設路子。

為充分發揮水利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破解貧困地區水利發展瓶頸問題,補齊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薄弱短板,全省水安全保障網建設著力發展扶貧灌溉工程,解決直接關係老百姓生活生産基本生存條件等問題,確保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農田灌溉用水安全,支撐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為貧困地區脫貧摘帽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保障。

積極推進 水網建設開局有突破

根據規劃,我省水網建設總體目標為:提高縣級以上城市供水保證率,恢復中小河流的生態供水,發展扶貧灌溉,打造雲南供水安全保障升級版,實現“河湖連通、西水東調、多源互補、區域互濟”的立體性、綜合型、多功能的雲南供水安全保障網。

分階段來看,到2020年:初步構建雲南供水安全保障網雛形。水利工程河道外可供水量達200億立方米以上,全省16個州(市)所在城市和重要縣城供水保證率提高到95%以上,一般縣城供水保證率提高到90%以上,城市供水保障程度大幅提升;支流退還河道生態水量6億立方米,部分支流水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發展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灌溉面積250萬畝,為脫貧攻堅創造條件。到2030年:基本建成雲南供水安全保障網。水利工程河道外可供水量達226億立方米以上,全省16個州(市)所在城市和重要縣城供水保證率提高到97%以上,一般縣城供水保證率提高到95%以上,為雲南“一核一圈兩廊三帶六群”經濟社會發展空間格局提供水安全保障;支流退還河道生態水量增加到20億立方米以上,支流水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發展集中連片灌溉面積增加到450萬畝。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省水網建設的關鍵一年。據了解,今年以來,全省已新開工29件骨幹水源工程,為歷年同期新開工項目數量之最。目前,全省在建的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源工程達266件,全年預計完成投資350億元以上,水網建設實現突破性開局。

記者從省水利廳了解到,為確保全省水網建設的有序推進,目前我省正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國家專項建設資金,申請將水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小型供水水庫、小型連通及引調提水工程納入中央資金補助範疇。把供水安全保障網建設作為地方各級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採取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基金投入、貸款貼息等方式,創新政府投資安排。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支持作用,拓寬水網建設資金融資渠道。加大地方債券用於供水安全保障網建設的規模,深化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創新PPP等建管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供水安全保障網建設。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等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對雲南水網建設的支持,研究制定水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利用棄水棄電參與提水供水、周邊地區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將水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和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和區域發展統一謀劃,落實政府支持、企業參建、市場運作的水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體制機制。(記者 胡曉蓉 楊建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