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宮二號科學應用載荷正式“開張”

2016-09-22 20: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記者 白國龍 吳晶晶)自9月15日天宮二號入軌以來,天宮二號上的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經過近7天的待機準備,于22日18時41分正式“開張”,絕大部分有效載荷開始運行。

“預計未來72小時,空間環境基本平靜,天宮二號的在軌運行是安全的……”,9月22日上午,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有效載荷運控中心大廳的實時監視屏幕顯示。穿“藍大褂”的工作人員時而凝視屏幕數據,時而在紙上記錄,他們在為有效載荷第一批次的試(實)驗做最後的準備。很快,承擔天宮二號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運行控制任務的運控中心將迎來最繁忙的階段。

“絕大部分載荷將在未來30多個小時內正式開始試(實)驗,我們確定了一些典型的觀測區域與科學實驗項目,形成了六個批次的載荷工作計劃,2千余條注入數據和指令,同時也對儀器設備參數調整進行了預案。”運控中心主任郭麗麗介紹,天宮二號科學與應用載荷的運行控制是由運控中心人員及科學家、應用用戶、載荷研製人員、總體技術人員等多方配合完成,整個團隊近百人。

“天宮二號上的空間冷原子鐘作為首臺在軌運行的高精度原子鐘,對空間環境的敏感程度有許多未知因素,需要更多的天地信息交互來監測和控制設備運行,對地面運控系統有更高的要求。”空間冷原子鐘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亮説。

負責天宮二號上多波段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遙感信息定量化工作的黃煜介紹,他負責的儀器主要用來觀測大氣垂直分佈,能幫人們了解全球臭氧濃度分佈、預報紫外線指數等。

與傳統的從天到地垂直俯視大氣層的觀測方式不同,天宮二號上的觀測儀器是把大氣層按照每三公里厚為一層進行“切片式”觀測,能大大提高觀測精度。“可想而知數據量也超大,有的忙!”黃煜説。

“從待機狀態轉入大批量的試(實)驗狀態,我們也做了充分的應急預案。目前全部指令已經推演驗證完成,還在進行最後的復核,確保萬無一失。”郭麗麗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