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財政部門積極下好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棋”

2016-09-23 13:56 來源: 海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海南財政部門積極下好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棋”
財政發力撬動供給端升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海南行動

創投基金、IP孵化基金、電競基金、信息産業基金、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新入駐海南生態軟體園的創新企業負責人鄭先生發現,這裡有許多支持創新創業和互聯網産業發展的投資基金,可以為創業企業解決發展中最重要的瓶頸問題。

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些基金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推手:由財政資金主要發起設立的海南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基金與園區合作設立的互聯網産業創投子基金,直接投資了易建科技等多家企業,還與社會資本合作引進或設立了一批更具針對性的投資基金。通過這樣的層層培育、孵化和引導,財政資金通過股權投資方式引導了數倍、數十倍的社會資本共同支持我省創業創新,彌補了創新驅動和互聯網信息産業的發展短板。

財政發力,就是要“四兩撥千斤”。

作為服務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棋”,全省財政部門積極落實改革舉措,搭建平臺和杠桿,努力發揮有限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從公共産品、市場、政策、資金等方面撬動有效供給,有力推動了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

公共供給:

增加有效供給補短板

在羊山農民盼望的目光裏,引水管渠以每天一兩米的進度從奔涌的南渡江向乾渴的羊山地區延伸。“目前引水樞紐閘壩主體已建成驗收,全部工程預計于2017年底建成,將有效緩解海口城市生活和工業缺水問題,滿足羊山地區農業灌溉用水。”項目負責人丁偉告訴記者。

位於萬年火山岩之上的羊山地區,以土壤礦物質豐富,熱帶農産品品質上乘聞名,也以乾旱缺水著稱。作為海南首個開工建設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南渡江引水工程將補上制約羊山地區發展的這塊“最短的短板”。

在財政部門的積極支持和對接推介下,海南已經有10個像這樣的PPP項目落地,總投資79億多元,其中9個項目入選財政部第二批示範項目,入選項目數量位居全國第6位,目前已有6個項目實現簽約。全省還儲備了PPP項目146個。

通過創新財政體制,加強PPP模式推廣,如今在海南正有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在財政引導下投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事業等原本“觸不到的領域”,向社會提供急需的公共産品。

“海南的省情和實際決定了,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增強公共産品有效供給是我省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財政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省財政廳廳長劉平治説。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財政部門緊緊圍繞以路網、電網、光網、氣網、水網等“五網”為核心的重大基礎設施,多渠道籌措資金,全力保障工程建設。

補齊扶貧短板,省財政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扶貧資金總量是去年的7倍,且全部在年初下撥到位;同時,下放37項中央和省級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審批權限,由貧困市縣根據本地實際統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

補齊民生發展短板,財政部門去年以來逐步建立生均撥款制度,在經費上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安排專款支持從全國引進“好教師、好校長”和“好醫生、好院長”;一批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及體育館在財政資金支持下建成,並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海南在“小財政、大民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市場供給:

培育産業動能促升級

今年4月,在海口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舉行的農産品網絡競購會上,10萬斤火山富硒荔枝、1萬斤火山金釵石斛和300萬斤青皮冬瓜,3分鐘內在網絡上被一搶而空。“石山農産品現在打出品牌了,價格好的翻了幾倍還搶手,農民有賺頭了。”當地農民王傑説。

石山農産品受到市場青睞的秘訣何在?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我省各級財政資金圍繞“互聯網+農業”支持石山開展11項建設,一方面大力建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營銷平臺,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一方面建設一批農産品基地,打出當地特色農業品牌,為當地農業産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優化市場供給,需要財政資金更好發揮導向、催化、“杠桿”作用,通過財政的有效投入,促進産業的轉型升級,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發展新動能從哪來?我省財政部門向科技創新要動力。財政大力支持人才引進、發揮“候鳥人才”作用工作和重大科技研究項目,積極服務國家重點實驗室掛牌、熱帶海洋學院轉制創辦、中科院三亞深海所建設,海洋、醫藥、熱帶農業等領域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帶動相關産業呈現發展新機遇。

向産業融合要動力。財政資金緊緊圍繞全國首個全域旅遊示範省建設,統籌8.15億元支持百個特色産業小鎮、千個美麗鄉村建設,廣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推進一、二、三次産業與旅遊業全面融合。

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今年以來,財政資金把對重點産業的扶持更多放在了推動結構調整優化上。比如,在農業領域,先後整合落實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2.7億多元,支持農業調減低效品種,向熱帶高效的高品質特色農業轉型升級。

“最終還是要向自身改革要動力。”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説,通過改革投入方式等,財政資金在産業扶持模式上更加多元化,在投入方向上更加集中化,突出發揮“杠桿”撬動效應。特別是重點支持培育的十二個重點産業,今年均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正在為海南發展注入越來越多新能量。

政策供給:

優化企業環境降成本

“‘營改增’以後,很多成本費用可以抵扣,我們公司大約減少了四成的稅收負擔,每年可以節省成本四五萬元。”一家物流服務企業的財務人員李倩發現,今年來財稅政策的變化,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這只是海南財政積極落實降成本舉措的一個縮影。按照中央統一部署,今年以來我省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財政部門有力協作,推動國地稅聯合辦稅,各項業務辦理順暢。在省財政廳的試點企業稅負監測中發現,截至8月底,2016年我省各類企業累計減稅8.4億元,98%的試點納稅人反映稅負減少或持平。

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消減行政、稅收等政策供給的約束,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為此,海南財政部門在抓好中央政策落實的同時,全面梳理省內各項政策,從部門自身入手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

2015年以來,省財政廳全面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先後分8批取消、免徵、停徵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125項,停徵和整合政府性基金項目9項,擴大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徵範圍,實現了結構性降費。

今年省政府又決定,從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階段性降低我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率,截至8月底已為全省企業減負1.89億元。

降成本,還需要降低看不見的成本。各級財稅部門以簡政放權改革為契機,優化財稅服務,精簡行政審批流程,便利企業辦事。同時,加強市場主體的投融資政策扶持,通過獎補、代償等措施引導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

“現在辦稅辦業務確實便捷了,讓我們有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市場、加強經營這些方面。”三亞一家酒店經理王強説,時間對企業來説也是重要的成本。

資金供給:

提升資金效益防風險

“以後的部門預算要與財政資金使用效果‘五挂鉤’。”在日前召開的2017年全省財政預算編制工作會議上,全省各預算單位發現,預算規模將不再是一成不變,而是與預算執行、存量資金、績效評價、項目預算調整、違反財經紀律等五個因素挂鉤。

財政資金的預算編制、審核直到下達、使用、評估的過程,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供給的過程。如何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認為,就是要建設績效財政,加強對公共支出的監督和評估,讓有限的財政資金産生更大的效益,充分發揮服務和引導經濟社會發展“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優化資金供給,意味著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今年以來,我省清理盤活收回財政存量資金49億元,其中84%已重新安排給重大基礎設施、民生改善和産業發展等項目。“存量必盤活、低效必調整”已成為我省財政資金安排的一項制度。

優化資金供給,還意味著供給模式的轉變。在財政資金的發起引領下,我省先後成立了省級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文化體育産業發展基金,熱帶農業、旅遊等産業投資基金也正在或已經設立中。

“通過投資基金平臺,過去無償補助給企業的財政專項資金改變為政府對企業的股權投資,實現了市場化運營和滾動使用。”劉平治説。

更具效益的資金使用、更嚴格的資金監管,也為防控財政風險從源頭上構築了“防火墻”。在省級財政績效評估連續多年排名全國前列的基礎上,我省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強績效評估,大幅壓縮專項資金、專項轉移支付數量和資金規模,確保了一般性轉移支付佔比穩定在63%以上,嚴格控制經常性人員支出和一般性項目支出。同時,推動財政資金動態監控系統應用向市縣全面鋪開,全過程監控財政資金分配、支出、使用,確保財政資金安全運行。

與財政資金“挂鉤”類似,我省對地方政府債務資金支出進度也實行與存量資金規模挂鉤,新增地債資金重點向“管得好”“用得好”的市縣傾斜。同時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實行債務規模限額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及應急機制,切實防範債務風險。(記者 彭青林)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