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長城公開課:嘉峪關腳下的課堂

2016-09-23 14:27 來源: 文物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嘉峪關腳下的課堂


宋新潮為學生們講課

在《長城保護條例》頒布10週年之際,國家文物局聯合15省舉辦了長城公開課系列活動,在9月20日慕田峪公開課之後,9月23日在明長城最西端的嘉峪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給嘉峪關市峪泉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長城課。

現場公開課上,宋新潮帶領孩子們一起認知長城。長城有多長?嘉峪關為什麼選址在這裡?甕城是做什麼用的?為什麼600多年屹立不倒?孩子們積極回答問題,講述他們所認識的嘉峪關。

峪泉鎮中心小學離嘉峪關長城只有500米,站在三層的教學樓上,就能看到長城。嘉峪關腳下的孩子們,對身邊這座600多年的關塞很有感情,通過公開課,希望能幫助孩子們讀懂嘉峪關,讀懂身邊這位沉默的朋友,樹立起保護的意識。

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一塊“長城工牌”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宋新潮告訴孩子,關於長城是如何施工建設的,文獻記載非常少,工牌作為長城修建歷史的真實見證,非常難得。“這塊牌子告訴我們,當年修築這一段長城時,採用的是逐級承包制,每個工段由一個施工隊承建,10天六個施工隊修了大概300丈,速度非常快。而且這還是個質量跟蹤牌,埋在墻內,如果發生倒塌、破損,會按牌追究責任。”

我們經常説“請多多關照”,那麼關照究竟是什麼?孩子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在一塊木質牌子上有一個“關”字,指的就是關塞,而“照”字指的是憑證,組合起來就是“出入嘉峪關的通行證”,嘉峪關正是“關照”最初使用的地點。宋新潮告訴孩子們,文物都是會講故事的,只要你用心聽。比如這塊關照,如果仔細看,會發現“關照”二個字的棱角已經快被磨平了,也就是説這個使用年限只有一年的關照,竟然磨損得這麼厲害,可見當時每年出入嘉峪關的人數之眾多,工牌之上,當年繁華與熱鬧歷歷在目。

宋新潮這位特殊的 “講解員”,在長城腳下給孩子們介紹不同朝代的長城、長城的體系和功能,小朋友第一次系統地了解了長城,理解了長城的多元價值,它不僅僅是軍事要塞,也是民族融合、商貿互市的見證,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徵。

自2006年頒布《長城保護條例》以來,長城的保護與修繕更加有效規範,然而長城保護依然存在困難,宋新潮最後告訴孩子們,長城長達20000多公里,分佈在全國15個省404個縣境內,僅僅依靠基層文保員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需要發動社會的力量,尤其是小朋友的關注。

嘉峪關的這堂公開課,在孩子們的心裏種下了保護長城的種子,每個人都寫下了“我能為長城做的三件事”。保護長城,從了解長城開始,保護長城,從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

這次15省聯動的系列活動,目的是向青少年學生以及全社會普及長城文化知識,傳遞“保護長城,人人有責”的意識,活動直接參與的孩子已經超過500人。(文宣)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