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座城對“一棵樹”的守候——“林都”黑龍江伊春保護紅松構建綠色宜居森林城

2016-09-23 16: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9月23日電(記者 馬曉成)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中,很少有哪座城市的發展與“一棵樹”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連。因採伐紅松而興、受紅松減少而困、在保護紅松中再創業的黑龍江省伊春市,正續寫著這樣的城市與生態傳奇故事。

在小興安嶺巍峨的綠色臂膀中,環抱著伊春這座北疆小城。林海中最挺拔的,就是被看作是城市象徵的紅松。伊春開發建設60多年來,共為國家提供優質木材2.7億立方米,佔全國國有林區的近十分之一,紅松在其中“唱主角”。

“那時是小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老伐木工人甄長龍咂著嘴回憶説。曾經,喘著粗氣的森林小火車拉著木材,穿行在林海雪原中,這是許多人心中“林都”的樣子。

源源外運的紅松,為伊春初期發展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同時,也為後來的困局埋下伏筆。紅松樹每年只能長幾厘米,一棵20多歲左右的紅松樹,個頭往往還不及成年人的身高。

大量採伐使伊春境內紅松資源大幅下降。據伊春紅松保護聯合會提供的數字,到本世紀初期,伊春林區的天然紅松資源已經從開發初期的108萬公頃、約1.5億立方米蓄積下降到不足5萬公頃、約590萬立方米蓄積。

伴隨“紅松危機”而來的是林業危困。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伊春,也在“因林而生,因林而興,因林而衰,因林而轉”中奮力轉型。

為了不讓“紅松故鄉”變成“紅松故事”,儘管面臨著重重壓力,2004年,伊春市決定全面停止採伐天然紅松林。

“以前主要砍紅松,百年樹齡的也不能倖免。現在停伐了,本該屬於森林的寧靜終於還給了這片土地。”跟森林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烏馬河林業局工人張迎善説。

停伐讓紅松資源得以“止跌”,伊春還積極讓珍貴的紅松資源得以“回升”。2013年,伊春市在全國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同時全面實行林場所撤並工程,在小興安嶺原始森林中製造“空白區”,減少人類活動對森林的影響。

在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的同時,伊春還發動社會力量認領紅松。在不改變原有紅松的性質、功能和産權關係的前提下,團體、個人自願捐資,並由森林經營部門負責對所認領的紅松樹木進行管理保護。如今,已經有4萬多人參與,超過37萬株紅松被認領。

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伊春林木總蓄積提高了0.3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從83.9%提高到84.4%,好山好水好空氣為伊春轉型再創業打下基礎。

“在紅松林裏跑馬拉松,感覺自己身心都得到了凈化,特別愜意。”這是前不久在伊春舉辦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半程女子組冠軍崔琳琳的“獲獎感言”。伊春市體育局局長李繼剛介紹説,憑藉良好生態,體育與旅遊兩個貌似不相干的産業互相促進,成為伊春綠色轉型的“雙引擎”。

一座城市對“一棵樹”悉心守候,換來的是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豐厚回報。目前伊春市鋼鐵、木材傳統産業佔GDP比重由2010年的18.9%降至去年的4.4%。去年旅遊産業佔GDP比重達11.9%,森林食品産業佔GDP比重達到11.6%。

“林都”迎賓不用酒,捧出綠色就醉人。在位於伊春市五營區的五營國家森林公園裏,一隊來自華東地區的遊客在斑駁的森林火車前拍照留念,他們穿行在茫茫林海中。身後筆直的紅松林,正支撐起一座老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新夢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