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老供銷”如何對接新農業?——河北供銷系統深化綜合改革掃描

2016-09-27 16:3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王希)供銷社,一個充滿歷史感的名詞,曾一度淡出人們的視線。近年來,供銷合作社紮根農村、面向市場,在改革創新中尋找發展的新支點,不少農民群眾感嘆“供銷社又回來了”。

“老供銷”如何對接現代農業,當好為農服務生力軍?如何補齊農村金融滯後、農産品銷售不暢、農業社會化服務不足的“短板”?記者日前到全國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省份河北省進行了採訪。

引金融活水滋潤萬千農家

劉禮軍是河北石家莊無極縣的花生種植大戶,去年想趁市場行情好擴大種植規模,可資金缺口讓他犯了難。

“三五萬咱拿得出,十幾萬就拿不出。向銀行貸款要抵押房産證,找擔保人,還只能貸出一萬塊。”最後,是供銷社的融資擔保解了燃眉之急,讓他很快拿到了20萬元貸款。

老劉是河北供銷合作系統拓展服務領域的受惠者。瞄準農民“融資難”問題,河北省供銷社近年來出資12億元,打造了包括農村産權交易、農村資金互助、融資擔保、合作保險等業態的農村合作金融服務體系。

據河北省供銷合作社理事會主任鄧沛然介紹,該體系在省級成立龍頭企業,向下貫通至鄉鎮供銷社開辦“合作金融超市”。各金融企業集中辦公、流水作業,農民群眾不需要往來奔波,就能得到覆蓋農業生産全過程的一站式服務。

在他看來,目前我國農村家庭及各類經營主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遠大於供給,向田間地頭引入金融活水,不僅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要求,也有助於推動金融機構以及供銷合作社自身的發展。

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三農”客戶規模小、分佈散、貸款成本高,而借助供銷合作社在農村網絡廣、人頭熟的優勢,可以提高銀行放貸效率、降低風險,有利於將金融服務滲透到最基本、最廣泛的農村區域。

産權能流轉、抵押夠條件、擔保有平臺、産銷能銜接……截至2015年年底,該體系助農融資總額達50億元。

爭當引領農民闖市場的“帶頭雁”

供銷社的根在基層。以綜合改革為契機,河北省供銷社加大對系統內低效閒置資産的整合力度,通過改制改造,不少過去只剩下“空房子”“破院子”的基層供銷社,重新煥發了生機。

在行政村領辦各類農民合作社,在鄉鎮依託基層社發展合作社聯合社,在縣依託縣聯社組建跨産業、跨區域的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目前全系統發展的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已經覆蓋65%的鄉鎮和50%的縣。

有了組織體系支撐,新時期帶領農民闖市場還要有新思路。為破解農産品銷售難,河北省供銷社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現代農産品流通體系。

一方面,河北供銷社投資建設了張家口、唐山、承德等地8個大型公益性農産品市場,帶動全系統農産品批發市場96家,實施“冀菜凈菜進京入津工程”,打造“畿豐”農産品特色品牌。

另一方面,他們組建“農交匯”“八方聯採”特色電商平臺,推動流通服務實現由“扁擔”向“鼠標”的跨越。

從供銷“一條線”到服務“一個面”

在石家莊欒城區南高供銷社,智慧配肥機、噴灌機、深松機、旋耕機等一台臺農機設備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該社負責人陳玉柱説,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成本高、效益低,還面臨著外出打工、地沒人種的問題,為此我們組建了專職農技服務隊,可以覆蓋從種到收全過程,為農民提供“菜單式”服務。

入社劃不划算,農民心裏有筆賬。合作社一畝地化肥、農藥等開支便宜100多元,農機服務還有優惠,而小麥每畝産量高出100多斤、玉米高200多斤。目前南高供銷社領辦的專業合作社從成立之初的8戶社員發展至8000戶,土地託管面積6.2萬畝。

南高供銷社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昔日供銷社“門臉兩間房,只賣米麵油鹽醬醋糖”的單一服務模式正在發生改變。

“農民需要什麼,供銷社就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據河北省供銷合作社理事會副主任趙增華介紹,為適應農業生産經營集約化、規模化趨勢,河北供銷系統培育了不同特色的社會化服務模式,目前託管半託管土地350多萬畝。

此外,組建鄉鎮綜合服務中心;以信息化手段升級供銷社傳統網絡,打造網上中醫院、網上農村教育平臺;農資企業拓展農業技術諮詢等綜合服務……一系列改革舉措正推動供銷社由傳統的“一購一銷”流通服務向生産、供銷、信用等全方位合作轉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