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競爭力居全球新興經濟體之首

2016-09-28 08:0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顯示
中國競爭力居全球新興經濟體之首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9月28日在此間發佈的《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新加坡、美國、荷蘭、德國、瑞典、英國、日本、中國香港和芬蘭成為全球十大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中國在全部138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8位,再次成為全球新興經濟體中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報告顯示,同去年一樣,瑞士、新加坡、美國繼續名列全球競爭力排行榜前3位,其中瑞士已連續8年被評為最具競爭力經濟體。荷蘭在過去兩年中攀升了4個位次,瑞典和英國都上升了3位,但英國的得分是基於脫歐之前的數據。日本、中國香港和芬蘭的排名則有所下降。

雖然歐洲經濟體仍然在前十名中佔據統治地位,但該地區根深蒂固的南北差距卻未見彌合。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的排名上升1位後,僅位居第21位。西班牙排名上升1位後排在第32位,意大利則下降1位,排在第44位,希臘更是跌落5個位次至第86位。報告指出,對於歐洲所有經濟體而言,能否維持並提高繁榮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能否利用創新和人才的力量。

報告稱,世界各大新興經濟體在競爭力方面的表現出現了一些趨同跡象。中國排在第28位,雖然與去年持平,但仍是排名最高的金磚國家。印度攀升16位至第39位,俄羅斯和南非均上升2位,分別排在第43位和第47位。巴西排在第81位,是唯一一個排名下降的金磚國家。

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競爭力正面臨諸多挑戰。東盟5個最大經濟體的排名均有所下降,包括馬來西亞(第25位,下降7位)、泰國(第34位,下降2位)、印度尼西亞(第41位,下降4位)、菲律賓(第57位,下降10位)和越南(第60位,下降4位)。自2007年起,日本、韓國(第20位)和中國台灣(第11位)的創新優勢一直在減弱。

報告認為,該地區新興經濟體都已步入中等收入階段,必須改善在數字基礎設施、市場效率和商業成熟度方面的表現,因為這些都是決定競爭力的複雜因素。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創新力、提高生産率並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該地區的發達經濟體則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生態系統。

報告的一個重要論點是,過去十年,從全球角度來看,各經濟體開放程度的下降正在威脅全球增長與創新。各經濟體對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與其經濟增長和創新潛力直接相關。報告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開放程度的下行趨勢影響到各種收入水平的經濟體,這主要是由於非關稅壁壘增加。此外,通關手續煩瑣帶來的負擔、各類針對外國直接投資規則産生的影響,以及外資持股日益盛行等,也産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説:“全球經濟開放程度的下降正在危及競爭力,使領導者更加難以推動可持續、包容性增長。”

報告還談到發達經濟體量化寬鬆和其他貨幣政策為何不足以重啟長期增長的原因。報告認為,與那些在全球競爭力指數中得分較高的經濟體相比,得分相對較低的經濟體採取的干預措施未能産生同樣的效果,這表明強大的競爭力是貨幣刺激措施産生效果的重要條件。

自1979年以來,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佈一份全球競爭力報告,競爭力排名基於2004年引入的“全球競爭力指數”,該指數目前由可持續發展競爭力、社會制度、創新能力、市場規模、宏觀經濟環境、金融市場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商品市場效率、技術水平、醫療衛生和教育水平等12個類別指標組成。其評估數據來源於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經濟論壇。(記者 陳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