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用生命火花點燃“生命禁區”烈焰——內蒙古軍區某邊防團衛國戍邊記事

2016-09-29 20:0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9日電(張寶印、王忠輝、徐博榮)在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邊防某團,舉行“十佳胡楊哨兵”頒獎時,正是胡楊林閃爍金黃的季節。當人們穿越戈壁沙嶺,在邊防線上見到第一抹綠色時,那便是哨所官兵的列隊。走進這個英雄團隊,就如走上忠誠使命的“精神高地”,他們堅定地選擇了固防強邊的崇高追求,無悔地用生命火花點燃“生命禁區”烈焰。

血性鑄忠魂

清河口,這個團最西端連隊駐地,內蒙古八千里邊防線西部第一哨。

“當年,老兵打下了一口井,井水苦澀卻用甜水取名……”這傳唱多年的清河口連歌道出了邊防官兵的樂觀與辛酸。

大漠蒼涼,秋風烈烈,訴説著張良讓水犧牲的故事。

2002年5月14日,入伍僅150多天的列兵張良同哨長張富和戰友馬嘯、周英一行出發巡邏。中午過後,太陽像一個巨大的火球炙烤大地。跋涉8個多小時後,馬嘯第一個中暑暈倒了。張富當機立斷,留下周英陪護,自己帶張良趕回哨所向連隊求救。片刻後,張良又急切地返回,將自己省下來的半壺水塞進馬嘯懷裏:“你一定要堅持住,我們很快就來接你!”

當走出3公里後,張良也支撐不住了,焦急地對張富説:“不要管我,快回哨所報告吧!我慢慢往回走。”

這一別,竟成永訣。直到第二天下午,大家才在距哨所西北7公里的戈壁灘處找到張良:19歲的年輕戰士把寶貴的生命留在了祖國的邊防線上。

2010年4月,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即將畢業的女學員余夢涵得知張良讓水犧牲的故事,在赴邊申請書上堅定地按上紅手印,來到了大漠戈壁。當排長第一年,她在上級組織的演講比賽中榮獲一等獎。而今,她站在“胡楊禮讚”的領獎臺上,被評為“十大胡楊哨兵”。

胡楊哨兵的追求

“胡楊是我們的精神象徵,更是我們的榜樣!”團政委郭衛城説。

紮根荒漠戈壁,不畏乾旱狂沙,經受嚴寒酷暑傲然屹立、頑強生存,胡楊身上的寶貴精神早已融入他們的血脈!

團副政委陳寶任清河口連指導員時,一個地方老闆找到他,提出要到邊境非法採礦,並答應給連隊10萬元“好處費”。他不為金錢所動,當時就下了“逐客令”。連隊不僅堅決予以回絕,還派出3個執勤組日夜潛伏觀察,對邊境嚴防死守,使其不法企圖最終未能得逞。

由於長年喝苦水、風吹日曬,官兵的指甲陷了、頭髮脫了、皮膚裂了、骨節粗了,但他們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紮根邊疆、無私奉獻之歌。

“白髮軍醫”趙俊飛拒絕了一次次調往大城市的機會,在清河口送走了9任連隊主官,一幹就是十幾年,依然無怨無悔地紮根在清河口。

“誰説大漠沒有春天綠色,我的軍裝就是春天的風光。誰説大漠沒有鮮花裝點,我的笑容就是鮮花的綻放。”這是清河口戍邊官兵最愛唱的《大漠胡楊》。他們苦中不言苦、苦中有作為,在“生命禁區”深深紮下根來,為履行強邊固防使命貢獻力量。

沙海駝鈴

沙漠浩瀚,駝鈴悠悠。多年來,駱駝始終與戍邊官兵為伴,執勤巡邏,穿越沙海。官兵們在戍邊實踐中總結出的駱駝精神,成為這個團隊賡續傳承的精神內核。

1997年春,副團長納爾圖病故。

“我是牧民的兒子,能在團裏當幹部作貢獻,這是一種至高榮譽。”無論是抓設施建設,還是邊界涉外工作,納爾圖都像大漠中的駱駝一樣,即使身染沉疴住進醫院,依然惦記著工作。

整修巡邏路,改造潛伏點,建設會談會晤站……病榻上的納爾圖牽腸挂肚,常常不顧醫生的勸阻,病情稍有好轉便悄悄離開醫院,走上哨所、走上界碑、走上國門……

吳勝靜來自江南。剛剛到阿拉善時,他積極向班長骨幹請教訓駝、乘駝的方法和技巧,不斷挑戰自己的心理極限,強迫自己與駱駝為伴,和駱駝建立感情。經過多年努力,他成了團隊出名的訓駝能手。

歲月如歌。在改革強軍征途中,這個團官兵像胡楊一樣矢志戍邊,像駱駝一樣不斷前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