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落實網貸借款限額需行業信息共享

2016-09-30 07:4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部分平臺逐步取消大單業務,少部分平臺仍面臨合規壓力——
落實網貸借款限額需行業信息共享

為適應監管政策,不少平臺正逐步消化大單業務。不過,以企業借款人為主的平臺,由於金額較大仍面臨較大合規壓力。從行業發展角度看,平臺的良性退出對於網貸行業健康發展無疑是件好事。跨平臺間的限額問題還有待統一的行業數據庫或信息共享系統來解決

上月發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稱《辦法》)對網貸借款限額作出規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仲介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仲介機構借款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同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仲介機構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在不同網絡借貸信息仲介機構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

規定一齣,立即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在過去的一個月裏,網貸平臺作了哪些調整?下一步還將如何發展?

逐步取消大單業務

“監管部門之所以要設定借款限額,是因為大額業務風險高,並且傳統金融市場已有各類機構對接大額業務。這是出於防止信貸集中度風險的考量,以及讓網貸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經營的考慮。”網貸之家高級研究員張葉霞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外,也是為了與刑法中非法集資有關規定相銜接,引導網貸平臺小額分散,規範行業亂象。

從盈燦諮詢與網貸之家聯合對網貸行業的壓力測試結果來看,以自然人信用借款為主的網貸平臺合規轉型壓力不大,房産抵押類的個人借款將受到合規挑戰。部分借款超過20萬元限制的個人,可能會通過多人、法人等方式來申請借款,以突破細則的限制。對法人借款來説,少部分企業借款金額較大,以這類借款人為主的平臺,將面臨較大合規壓力。

在過去一個月裏,部分不符合監管規定的網貸平臺做出了哪些調整?以大單業務模式為主的紅嶺創投日前向記者表示:“大單模式一直存在爭議,監管辦法出臺後,為避免投資者對政策風險的擔憂,平臺一直在做轉型準備工作。”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表示,作為過渡,目前線上的大單産品還將繼續,因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得到監管層對大單産品的處理意見,而且原有的大單不良資産都得到了有效化解。

周世平還指出,紅嶺創投線上産品將分批置換,根據監管辦法的限額,從2017年3月28日開始,平臺新發的産品都將以限額為標準。

除紅嶺創投之外,其他一些提供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服務等類型的企業借款平臺也在穩步調整。短融網CEO王坤表示,從今年年初開始,平臺已經逐步把業務重心轉移到小額分散的車貸業務和農貸業務上來。目前針對平臺的供應鏈、企業貸和房貸業務,正在按照停增量、去存量的思路逐步消化,預計半年左右就可完成該部分存量業務的正常清理。

小額微貸將成熱門

“從風控角度來看,小額分散更有利於風險防控。《辦法》規定的限額,對以企業貸款為主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影響的確很大,可能會導致行業出現集中轉型,轉向更小額分散的資産。如此,小額抵押貸、消費金融等資産市場勢必會迎來激烈的搶灘與競爭。”美利金融有關負責人表示。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消費金融、車貸還是微貸市場,體量有限並且開發得相對比較成熟,同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利潤空間比較薄,如果大量網貸平臺短期涌入,有可能出現惡性競爭局面。

不僅如此,王坤還表示,由於限額還可能起到一定的抽貸作用,如果處置不當,可能會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借款人或借款企業無法正常兌付的風險。

“如果網貸平臺確實無法實現業務轉型,需要與當地監管部門保持積極溝通;如果到期仍未調整到位,但又確有特殊原因,就需要給予合理的解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東表示。

張葉霞表示,業務或模式的調整需要相應的資源去支持,資金實力及股東背景強勁的平臺及持有私募基金、小貸等牌照的平臺調整較為方便。如果確實無法達到監管要求,只能淘汰出局。從投資人角度來看,當然更希望平臺良性退出,無論是清盤停業還是轉至其他領域。

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停業轉型平臺數量超過當月問題平臺數量。專家表示,監管要求總體偏嚴,使得中小平臺的生存壓力與日俱增,在這一背景下,選擇關門的平臺數量預計將繼續增長。

亟待建立統一數據庫

張葉霞還指出,由於很多P2P網貸平臺發佈的項目遠遠超過個人20萬元及企業100萬元的授信額度,這個限額對於網貸平臺是個挑戰,也需要時間去調整。“統計在不同平臺借款數據執行更為困難,需要打通不同平臺同一借款人的借款信息。不過,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經在推動行業內的信息共享。”張葉霞説。

“跨平臺間的限額問題還是要進一步依賴於一個統一的行業數據庫或信息共享系統來解決。”王坤同時表示,目前這些配套的細則和制度相關部門已經在制定中了,我們也期待這些具體的指引辦法能儘早出臺和實施。(記者 錢箐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