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環境保護部召開國慶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預報會商會 精準發力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2016-10-01 15:32 來源: 環境保護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慶黃金周將至,公眾都期盼一個秋高氣爽、晴空萬里的好天氣。那麼國慶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空氣質量如何?不利氣象條件將會如何影響空氣質量?各地為應對不利氣象條件採取了什麼有效措施?後續還將採取什麼措施?記者帶著這些公眾關心的問題,採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部門和相關專家。

大氣環境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

9月29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了2016年國慶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預報會商會。

“環境保護部通過先進的監測技術、成熟的會商機制,統籌各方意見,得出可信的預報結果並向公眾公佈,對引導公眾合理地安排假日出行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對會商會的形式錶示肯定。

經過多年的科學發展,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大幅提升。

據介紹,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過程應急管理決策平臺已經建成,這個平臺集成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應急預案啟動情況、應對措施清單、企業活動信息和在線監控數據、熱源遙感情況等環保大數據,提升大氣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由過去“大水漫灌式”的減排方式轉變為精準減排。

8月1日起,全國空氣質量預報信息發佈系統實現京津冀13個城市空氣質量3天AQI預報和10天潛勢分析結果推送。京津冀區域10月底前全部完成國控監測點位上收,部分城市環境基礎數據實現共享,進一步提高了區域預報預警的精度和準度。

據了解,備受公眾關注的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已經統一。在年初京津冀試行統一預警分級標準的基礎上,將執行範圍擴大至京津冀地級以上城市和河南省、山東省傳輸通道城市,各地將在10月底前執行統一的預警分級標準,實現區域內重污染天氣應對行動統一。同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已經開展,制定各級別預警減排力度底線,明確應急狀態下不同行業減排措施的具體工藝流程和停限産設備。目前,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滄州等城市已基本完成預案修訂工作,京津冀其他城市預案修訂工作也在加緊推進。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會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南等地的環保監測機構,聯合對國慶期間空氣質量狀況進行會商,並根據會商結果通報了2016年國慶期間空氣質量形勢。

“國慶期間,京津冀及其周邊大氣擴散條件前期略差,後期逐步好轉。1日至4日白天,京津冀中南部和河南北部污染物逐漸累積,其中2日~4日可能出現持續中至重度污染過程,影響範圍包括石家莊、邢臺、保定、邯鄲、衡水、安陽、新鄉和焦作等。同時,還需留意秸稈焚燒對局部地區空氣質量可能造成的影響。”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預報員汪巍告訴記者。

根據預測,10月1日至4日白天,污染物擴散條件逐步轉差,京津冀中南部和河南北部以輕至中度污染為主,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重度污染。區域其他地區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首要污染物主要為PM2.5。4日夜間至7日,受新一輪冷空氣影響,區域大氣擴散條件由北向南逐漸好轉,空氣質量逐步改善,區域大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首要污染物主要為PM10和PM2.5。此外,秋收季節的秸稈焚燒可能會加重部分地區的大氣污染程度。

“國慶期間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污染狀況是不一樣的,局部地區由於不利氣象條件,可能産生重污染天氣過程,建議公眾特別是敏感人群採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儘量減少戶外活動。”柴發合説。

“冬病夏治”效果顯著

雖然國慶期間空氣擴散條件不理想,但今年以來,京津冀三省(市)和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紮實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已經大幅提升。

數據表明,2016年1~8月,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區域PM2.5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區域內13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改善幅度均超過8%。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天津市PM2.5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

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得益於京津冀三省(市)在狠抓散煤治理、超低排放改造等重點治污工程,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加快重污染車輛治理,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為有效應對冬季可能出現的重污染天氣打下堅實基礎。

散煤清潔化替代是各地的重點工作之一。京津冀三省(市)每年散煤消耗近4000萬噸,是冬季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在廣大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大力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打破長期以來用煤做飯、取暖的生活習慣,打響了能源結構調整的戰役。同時,這是一次大規模的農村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是推動新農村建設、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內需、拉動社會投入的一次重要實踐。

截至目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區已經實現無散煤化,北京市南部四區136個村完成戶內電採暖設備安裝,463個村戶外供電工程全部開工,388個村已經完成施工,剩餘75個村確保10月底完工。天津市完成全市農村無煙潔凈型煤全替代工作,10月底前在中心城區、濱海新區及涉農區縣政府所在地全部實現“無煤化”,城市居民採暖散煤替代和炊事散煤替代共涉及6.64萬戶。河北省(保定、廊坊市除外)今年計劃完成的52萬戶散煤清潔化替代任務均進入管道施工階段,已完成通氣5.2萬戶,其餘處於施工改造階段。保定市110個村已完成改造任務,其餘311個村正在穩步推進;廊坊市7萬餘戶完成改造任務,6萬餘戶已開工建設,還有13萬戶已列入今年改造計劃。

記者隨環境保護部在保定市調研時,深入了解了保定市江城鄉大激店城中村煤改氣情況。江城鄉大激店村是全國的生態文明村,全村共有899戶,以往均採用燃煤取暖過冬。為響應保定市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農村氣化”政策方針,2015年7月17日,大激店村與保定新奧燃氣有限公司簽訂施工合同,于2015年11月底率先完成了燃氣改造,確保了村民冬季炊事、取暖順利使用天然氣,村民再不為煤煙氣和圍村的爐渣困擾,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各地重點行業綜合整治也取得了積極進展。電力、鋼鐵、建材、石化等行業排放量大,傳輸距離遠,對區域空氣質量影響較大。截至目前,三省(市)共完成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4265萬千瓦,佔全部火電機組的84%,遠超佔比32%的全國平均水平;完成燃煤小鍋爐整治5131台;淘汰“散亂污”企業1538家,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214個。京津冀區域在206家國控高架源全部安裝自動監控設備的基礎上,新增391個非國控高架源安裝自動監控設備,監測數據實時上傳,接受公眾監督。

同時,各地均將重型柴油車和高排放車輛作為治理重點,加大機動車輛污染防治力度。京津冀區域在全面完成黃標車淘汰的基礎上,今年已經累計完成22.2萬輛老舊車輛淘汰任務,年底前再淘汰16萬輛。著力推進重污染車輛治理,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在運出租車三元催化器更換工作,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第五階段排放標準,北京市擬於2017年1月1日起實施第六階段車用燃油標準,大港石化、華北石化等5家煉化企業已具備生産第六階段汽油的能力,相關銷售企業將於今年年底前提前置換。

對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城市開展水泥、平板玻璃、鋼鐵企業專項執法檢查,截至目前,共檢查企業420家,對31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處理處罰,對8家企業實施限制生産,共計罰款455.5萬元。各級環保部門不斷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理處罰力度,對35件案件實施按日連續處罰,對276起案件實施查封扣押,對42家企業實施限制生産,269起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19起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總數較2015年度增加21%。加大秸稈火點衛星遙感監測頻次,將秸稈火點監測期從歷年的夏秋兩季延長為全年;引入多源衛星遙感綜合應用技術,提高火點準確判識能力,大幅度提高火點監測的精準度。2016年夏季,北京、天津秸稈焚燒火點數為0;河北火點數共64個,比2015年的174個減少110個,減幅為63.2%。

狠抓落實 應對冬季重污染天氣

“目前距離採暖季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針對今年冬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不利氣象條件,我們將加快各項大氣污染治理進度,抓好重污染天氣應對,持續推進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環境保護部大氣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各地均提出要求,確保在採暖季前完成散煤清潔化改造任務。抓住今年入冬前最後的黃金施工期,加快工程進度,進行集中攻堅。同時,各地政府都應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和國家電網公司,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電價、氣價政策,確保在供暖季前完成今年“電代煤”“氣代煤”任務,保障供暖用電、用氣,實現綠色供暖。

“同時,對還未改造燃料的地區,加大低硫低灰煤的推廣,加強對燃燒爐具的更新,使得散燒煤污染物排放達到最小。”柴發合建議説。

在成功實施水泥行業錯峰生産的基礎上,研究採取焦炭、鑄造等行業冬季生産調控措施,指導位於傳輸通道的相關企業合理安排生産計劃,在不影響工業生産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冬季污染排放。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排查並公佈未達標工業污染源名單,限期達標排放。強化高架源監管,全面推進“散亂污”企業的清退。

“各地應該按照環境保護部下發的‘冬病夏治’的措施逐項落實到位,特別對原計劃的季節性停産的企業,確保停産到位。”柴發合説。

“從今年11月到明年2月,每月組織開展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公佈一批不能達標的企業名單,及時曝光,掛牌督辦,限期整改。”環境保護部大氣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説。

據了解,環境保護部同時還將利用衛星遙感手段,每日通報秸稈露天焚燒情況。對污染嚴重的城市,將進行常態化暗查,直接曝光違法行為,採取約談等方式,督促政府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著力提升預測預報能力,每天推送3天AQI預報和10天潛勢分析結果;督促各地加快出臺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提高措施的可操作性,推動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利用激光雷達、衛星反演、數字模擬等高科技手段,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的針對性。強化重污染天氣督查,督促各地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保障各項應急措施落到實處。實行網格分層管理,推動地方重污染天氣應急抓早、抓“熱點”。(中國環境報記者 呂望舒)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