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黃金周,觸摸江蘇旅遊新脈動

2016-10-08 12:07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大豐荷蘭花海景區遊人絡繹不絕。殷凱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遊客在淮安古淮河邊生態園中游玩。賀敬華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不長不短的假日,不涼不熱的天氣,江蘇再次收穫一個流金淌銀的旅遊黃金周:1日至7日,全省接待旅遊總人數3702.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4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1%及12.9%。

就在9月30日我省召開的旅遊發展大會上,省委書記李強、省長石泰峰發出建設旅遊強省的總動員令。盤點這個國慶黃金周,記者注意到,旅遊業呈現出不少新趨勢、新特點。“研究這些新氣象、新脈動,從而順勢而為、主動作為,不僅是江蘇從旅遊大省邁向旅遊強省的必然命題,而且對於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省旅遊局局長秦景安表示。

“觀光旅遊”讓位“度假旅遊”

國慶期間,上海遊客孟煜一家在無錫新景區靈山小鎮拈花灣住了一晚,在朋友圈發了無數張精彩“大片”,並感慨留言:“夜太美!”當晚,仙氣裊繞、禪意十足的拈花灣內,上演了一場由G20晚會核心團隊精心打造的水上舞蹈。朦朧月色中,璀璨光影映襯著琉璃花海,令遊客沉醉。

從一棵古樹、一口古井、一段殘垣發展起來的無錫靈山景區,20年來創新不止步,一期大佛、二期九龍灌浴、三期梵宮、四期五印壇城、五期拈花灣,借助於創新,靈山跟上從觀光旅遊向度假旅遊的轉變潮流。無錫太湖旅遊度假區黨群工作部副部長崔國斌介紹,以前遊客來靈山主要是白天觀光,而去年11月開業的拈花灣,則將景區從“8小時旅遊”拉長到“24小時旅遊”。國慶期間,拈花灣數十家民宿一房難求。

遊客是否過夜,是業界區分觀光旅遊與度假旅遊的指徵之一。省旅遊局相關人士解釋説,人均收入達2500-3000美元,消費者有觀光旅遊的需求,遊山玩水、看名勝古跡;人均收入達3500-4000美元,會産生度假旅遊的需求。現在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超4600美元,我省則超5500美元。很多人不再滿足於“到此一遊”,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旅遊體驗。觀光旅遊是“用盡可能少的錢,跑盡可能多的地”,而度假旅遊是休閒,是體驗,是遊客與當地生活高度融合。

目前旅遊業已超過石油工業、汽車工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産業,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旅遊業增速更是大大超過許多其他産業。江蘇旅遊收入近5年增速均超過14%,是為數不多的保持兩位數增長的産業。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當下,抓旅遊就是抓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旅遊業相關的産業和部門超過110個,旅遊業每消費1美元,可帶來3.2美元的經濟增長。

南京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系主任章錦河提醒説,觀光旅遊向度假旅遊轉變的速度、程度、效果,取決於老百姓度假意識的高低、旅遊地度假服務的優劣、旅遊交通發達與否等主客觀條件,因此當前階段業界尤需強化優質服務和精神産品的供給。

“旅遊+”催生多種新業態

10月6日,蘇州市民李雲開車帶著父母到隆力奇養生小鎮玩了一趟。他們先到隆力奇與以色列公司合建的有機農業園參觀。“聽説這裡種的都是綠色無公害有機蔬菜,G20杭州峰會用的黃瓜就是這裡提供的。”李雲説,父母開心地買了200多元的有機蔬菜。隨後,他們又參觀隆力奇斥資6億元建設的“智慧工廠”。

養生小鎮是我省知名日化企業隆力奇向旅遊業轉型的新項目,9月28日剛開鎮,7天長假逾3萬遊客湧來,留下近200萬元的消費。

隆力奇養生小鎮,是我省旅遊業從“産業自循環”走向“旅遊+”的鮮活案例。現代旅遊業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催生各種新業態、提升不同的行業。比如,“旅遊+工業”。在法國,不僅釀酒、香水、服裝業等普通企業對遊人開放,就連汽車、飛機和火箭製造每年都接待幾十萬遊客。在德國奔馳公司,遊客穿上工作服,擰上幾顆螺絲釘,到工人食堂吃午飯。再如,“旅遊+農業”。法國的薰衣草、荷蘭的鬱金香、保加利亞的玫瑰,都是旅遊與農業融合的典範。像我省興化的垛田油菜花,句容的葡萄採摘園等,這些年都非常紅火,農民從中獲益遠超種糧收入。

“旅遊業覆蓋一二三産業,可與任何行業相加,同‘互聯網+’一樣,‘旅遊+’具有‘搭建平臺、促進共享、提升價值’的功能。”省旅遊局相關人士分析指出,當前亟需深化研究“旅遊+”的空間和內涵,為全省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支撐。旅遊可以“+文化”,過去講文化旅遊,主要是逛博物館、看歷史遺跡,現在則強調歷史的活化和深度體驗。我們有古典園林、古街水巷等歷史遺存,有手工技藝、戲曲評彈等非遺傳承,加上好的體驗創意,完全可以讓遊客“邁不動腳、走不動路”;旅遊可以“+商貿”,催生購物旅遊、會展旅遊。去年遊客在我省人均花費1454元,而遊客在美國人均花費2000美元,江蘇大有潛力可挖。

章錦河表示,旅遊業是觸媒産業,關聯帶動作用強,這也是國家將“旅遊+”作為供給側改革抓手的重要原因。他認為,“‘旅遊+’有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産業結合、中層次是産業融合、高層次是産業化合,江蘇要努力推進産業化合,讓相加産業産生化學反應,讓‘旅遊+’産生1+1>2甚至倍增的效應。”

“大眾時代”旅遊成富民新支點

歷史上,新沂市窯灣古鎮曾是因運河而發展、繁榮的小鎮。古語有雲:“上蘇杭下南洋,來到窯灣是天堂”。2009年,新沂決定復建這個小鎮,打造成蘇北重要的文化旅遊景區。

西大街是窯灣古鎮保存最完好的一條街,國慶長假期間,天一放晴這裡便客流爆棚。窯灣古鎮開發公司總經理杜鵑説,古鎮不僅復建吳家大院等古色古香的建築,更復活趙信隆醬園店制醬、華棠酒坊釀綠豆燒等傳統工藝,這樣的旅遊文化既能吸引遊人,也為當地百姓創造經濟收益。原住民郝勇在西大街上開了家小吃店,長假7天收入超過3萬元。

“旅遊休閒度假,20世紀80年代是生活元素,到90年代就是生活要素——剛需要素。”著名旅遊經濟和管理專家魏小安指出,農業社會少數人漫遊;工業社會多數人觀光;後工業化社會全體人全面休閒。國家旅遊局最新調查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居民總體出遊意願超過83%,江蘇高於這個比例。

自駕遊基地、房車露營地、主題民宿、鄉村精品酒店……省內不少地方近年發展旅遊致富百姓。南京江寧區董家村,坡地、林地、茶園和水庫環繞的區域,被打造成童話小鎮,遊客帶著孩子在此玩得不亦樂乎;蘇州吳中區楊灣村,挖掘青蛙主題特色發展鄉村旅遊,過去空關的民居變成熱門的主題民宿;曾經的工業重鎮宜興湖氵父 鎮,打出“深氧”理念,發展鄉村精品民宿旅遊,年接待遊客22萬人次,農民平均收入增加2-3倍。

“旅遊業作為富民産業,不僅致富效果好,而且受益面寬、返貧率低。”章錦河介紹,據統計測算,旅遊業每增加1人直接就業,就能帶動社會就業7—8人;旅遊業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帶動相關産業增加收入4—5元。

“全域旅遊”提升區域競爭力

10月2日晚,記者來到南京夫子廟景區,只見燈火搖曳,遊人如織。在老門東中營巷,三進清末老宅改造成名為“花跡”的特色民宿,鬧中取靜,古墻、老井、院落的佈局,讓遊客格外垂青。這裡共19間客房,房價從1300元到2000元不等,國慶前一個月房間就被預定一空。

從夫子廟到老門東,南京老城南正成為一個開放的大景區。每天,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到這裡,看“老南京”風貌,過“老南京人”生活,感受南京的歷史底蘊。“我省旅遊業正在迎接全域旅遊新時代。所謂全域旅遊,核心就是把整個區域當作景區,處處皆景、步步如畫。”省旅遊局人士介紹,國家旅遊局2月公佈的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我省佔8家,分別是蘇州市、徐州賈汪區、南京秦淮區、南京江寧區、淮安金湖縣、鹽城大豐區、鎮江句容市、泰州興化市。

全域旅遊時代,遊客到一個地方,不只是看景點,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和大街小巷、社區空間乃至居民家庭等,都變成吸睛的旅遊資源,社區居民變成東道主,“主客共享”,這對城市整體形象提出更高要求。不少鄉村旅遊搞起來後,村莊環境煥然一新;有些城市搞旅遊,黑河臭河垃圾河變成清水河。賈汪過去的支柱産業是煤炭,後來資源枯竭,圍繞挖煤留下的塌陷地做足“山水文章”,從“一城煤灰半城土”變成“一城青山半城湖”,當地人感慨“挖煤假旺、旅遊真旺”。

“事實證明,旅遊可以提升地方的影響力、競爭力。”章錦河認為,旅遊是綠色産業、美麗産業,發展旅遊能讓更多人“詩意棲居”。(記者 杭春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