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陽節,聽聽老人的心裏話

2016-10-09 21: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或許眼已花、牙已缺、發已白,或許腿腳不再利落、口齒不再清楚、思維不再清晰,甚至,有些人連回家的路也不再記得……

但是,他仍然記得你的愛好,仍然牽掛著你的牽掛。而你,是否清楚他們的牽掛?是否深情地凝視過他們的白髮?在重陽節這個屬於老人的日子裏,請停下匆忙的腳步,聽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年紀大了,但心態不應該老

“就像我朗誦節目的題目《我們也曾年輕》一樣,雖然現在年紀大了,但心態不應該老。”説這話的吳存齡奶奶已經90歲高齡。她在雲南省昆明市柏壽老年公寓重陽節聯歡會上多次“亮相”,儼然一位大明星。

吳奶奶是“不服老”的典型。她組織了合唱團,每天領著老夥伴們在院子裏練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就不願意閒下來。”説起自己的合唱團和現在的老年生活,吳存齡有聊不完的話。

家住成都龍泉驛區洛帶鎮寶勝村的張世珍今年已經90歲高齡。重陽節早上8點多,她就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來到村委會門口的空壩上,那裏一早搭好了重陽節文藝表演的舞臺。村民自己表演的重陽節節目讓她大笑不止。“我今年90歲了,只要還能走得動,就要來參加村裏的這些活動。”張世珍説。

廣西百色市淩雲縣泗城鎮腰馬村附近綠樹成蔭,空氣清新。104歲的盤媽清一輩子都生活在這裡。雖然已經年過百歲,但盤媽清依然耳聰目明,每天都會在村裏走走路,和鄰居聊聊天。如今盤媽清已是五代同堂,她和63歲的三兒子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日子這麼好,還想多活幾年!”

“老年人就要老有所樂,不斷發現自己生活中的精彩和價值。”1999年從貴州省檔案館退休的楊成蘭很活躍,今天一大早便和自己的“閨蜜”外出郊遊。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如果不出門,就根本感受不到其中的變化。”楊成蘭説,有時候真要“沒事兒找事兒”,別因為年齡大了就放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去發掘創造。

十分掛念 卻從不表達

雖然4個孩子都在外面打工,但是張世珍婆婆説:“和其他老人一起過節,我不覺得孤單。”“現在就希望子女在外面平平安安的,多掙點錢,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義城街道敬老院內的五保老人楊其改來説,對外界的掛念就是自己的侄兒們,“他們每年會在春節、中秋、端午來個兩三次,陪我聊聊天。年輕人在外打工也辛苦,能來我就很高興。”

在老人們的心裏,兒女、家人的工作生活才是第一位。儘管他們十分掛念,卻從不表達。但記者看見了這樣的一幕幕:養老院內,王金芬老人反復擦拭著兒子的照片,床頭上貼著一張抄寫著兒子手機號的紙條;談起家人,楊其改老人眼眶中瞬間涌上了淚水……

“説起過節,他們開心得像個孩子。”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義城街道工作人員劉風雲説,雖然老年人不説,但他們內心最怕孤獨。8日街道在敬老院組織了慰問演出等活動,老人們非常開心,踴躍參與互動,有的還拉著志願者説個不停。

你能不能教我使用打車軟體?

“你能不能教我使用打車軟體?”在安徽省合肥市金水灣小區,60歲的耿興華不好意思地向記者請教。她説,看著年輕人玩電子支付,可以買菜、打車,還能上網購物。自己也想學,可怕學得慢被嫌棄。不學呢,與子女的代溝就更大。

“看韓劇、玩自拍,這些都是小孫子教我的,很有意思。”楊成蘭高興地説,“無論年齡多大,都要不斷吸收新東西。”説得興起,楊成蘭拿出自己的智慧手機,打開手機相冊“曬”給記者看。

合肥市包河區義城街道敬老院院長徐文兵説,別看老人們年齡大,但都愛琢磨些新東西。

“希望市場上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的産品,比如符合老年人特點、操作簡單的智慧手機、老人專用支付方式等等。設法讓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捷生活,跟上時代的潮流,跟上兒女的步伐。”劉風雲説。(記者 張紫赟、侯文坤、許茹、駱飛、唐榮桂)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