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

2016-10-11 07:2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讓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
——寧夏西海固紮實推進脫貧攻堅紀實(下)

“幫助貧困戶脫貧,壓力就是動力。固原市各級幹部開動腦筋,創造了許多脫貧新做法,積累了一些新經驗。”固原市扶貧辦主任陳宇青説,涇源和西吉兩個縣的做法頗有借鑒意義。

涇源縣被譽為六盤山腳下的小江南,這裡山水環繞,綠樹成蔭。“儘管山清水秀,但林下經濟不發達,荒坡地又種不了什麼農作物,村民的日子不好過。”涇源縣興盛鄉黨委書記糟海學告訴記者,全鄉2635戶,其中貧困戶723戶,貧困人口2639人。為實現精準脫貧,他們摸索一套“反彈琵琶”的辦法,即實行“資金不到位”改革,更注重“效益到位”。

“撒芝麻鹽的扶貧方式,實際效果越來越差。讓扶貧資金産生最大效益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糟海學解釋説,比如,政府給貧困戶每家發放苗木設施補貼2000元、牛舍補貼2000元、蓋房補貼2萬元。今年,貧困戶用這些資金種植苗木,明年可能就改養牛了,沒有形成連貫性,很難實現脫貧,還有一些貧困戶把牛賣掉,這都讓扶貧工作打了折扣。

為了讓扶貧資金産生最大效益,興盛鄉扶貧工作改“資金不到位”為“效益到位”。興盛鄉下黃村村委會主任馬萬紅給記者詳細解釋了“資金不到位”如何操作:“這還是個系統工程。扶貧部門將打入扶貧款的銀行卡統一放在農牧局,但密碼在貧困戶手裏,然後建立脫貧檢測臺賬,再由村合作社統一調配飼料、提供防疫服務。這樣一來,貧困戶脫貧成效有賬可查、有據可依,既確保了扶貧款使用的連貫性,也讓打扶貧資金主意的人沒了法子。”

“我家養了兩頭牛,為了防止私自賣牛,牛耳朵後面都有縣裏作的記號。去年,兩頭牛加上種植的4畝苗木,家裏增收近2萬元。”村民于廣廣説。

“反彈琵琶”的扶貧效果顯著。去年,僅下黃村牛存欄351頭,新建牛棚40座,並完成600畝荒山造林任務,內銷貧困戶苗木5.04萬株。截至2016年底,全村貧困戶人均增收2112元。

“要想富,帶頭人來領路”。西吉縣則注重發揮人才的帶動作用。

走進新營鄉,只見村村柏油路四通八達,寬幅林帶列裝整齊,路燈和休閒廣場燈火輝映。“全鄉21個行政村,3.2萬人,其中貧困戶2553戶。大鄉貧困人口多,精準脫貧必須因地制宜。”西吉縣新營鄉鄉長馬銀明介紹説,自從固原市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新營鄉搭建了挖掘本土人才、聯動致富英才、瞄準外出人才的“三位一體”人才網絡,扶貧帶動效果很好。

對曾外出打工的本地能人張英俊,鄉政府幫他辦起了養驢場,村上不少貧困戶在驢場打工。去年合作社賺了50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近2萬元。目前,全鄉靠新培養一批能人大戶,帶動6個村養驢存欄達到1200頭。

“我身上扶貧的任務更重!”種植馬鈴薯達到100畝的任佩忠是大窯灘村遠近聞名的致富大戶,被鄉里認定為“致富英才”。為了完成鄉里給的扶貧任務,去年他成立了忠強養殖合作社,帶動貧困戶養驢600頭,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8500元。據了解,按照“大乾大支持、小幹小支持、不幹不支持”的原則,今年新營鄉共為92名致富帶頭人協調爭取貸款800多萬元。

大窯灘村的何金寶兄弟倆是去年被召回鄉里的“外出人才”。“我們哥倆是村裏人,前些年靠外出承包交通工程掙了些錢,返鄉創業扶貧是應該的。”何金寶説,“鄉里幫我們跑貸款、幫修路,做了不少工作。去年,合作社帶動206個貧困戶養了幾百頭驢,幫助貧困戶戶均增收達到3萬多元”。(記者 許 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