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打響脫貧攻堅“當頭炮”

2016-10-14 10:05 來源: 貴州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易地扶貧搬遷 貴州打響脫貧攻堅“當頭炮”

2016年,全省計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5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6萬人。截至8月底,搬遷任務所涉545個項目已全部開工,項目開工率100%,建成安置房4.95萬套,已搬遷入住5299戶22438人。

這場規模浩大的搬遷,是精準扶貧中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頭號工程。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的決策部署,貴州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新一輪脫貧攻堅的“當頭炮”,我省出臺《關於深入推進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意見》。

一個主題格外突出——精準聚焦易地扶貧搬遷這塊硬骨頭。

一個路徑相當鮮明——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圍繞怎麼搬、搬出來以後怎麼辦兩個問題,貴州為全國提供了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答卷”。

——突出解決好“怎麼搬”的問題。

精準選擇好搬遷戶和安置點,精準掌握搬遷實情,精準鎖定搬遷對象,精準選擇安置方式,精準加強動態管理,扣好易地扶貧搬遷的第一粒“紐扣”。嚴格把握好建設標準關和工程質量關,嚴控建房標準,嚴防因房返貧,嚴保工程質量,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努力讓每個搬遷戶一步住進新房子、逐步過上好日子。

——更加注重解決好“搬出後怎麼辦”的問題。

盤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塊地,通過“三變”改革讓農戶獲得穩定收益,讓搬出地的各類資源成為搬遷戶的收入來源。

統籌好就學、就業和就醫三大問題,聚焦需求側和供給側,精準描繪路線圖,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拓展就業渠道,健全醫療保障,把黨和政府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一家一戶。

銜接農村低保、城市醫保和養老保險三類保障,整合民政、衛計、扶貧等部門資源,紮實做好後續保障和安置服務工作。

建設經營性公司、家庭農場、公共服務站三個場所,減輕搬遷戶生活開支負擔,加強老人集中供養和兒童學前代管等工作,把安置點建設成為新型社區。

用歷史的長鏡頭去端詳今天,更能深刻理解貴州的艱難與跋涉。

千山萬壑、平地少、耕地少、土地貧瘠……這是自然界貼給貴州的貧困標簽,也是貴州必須要正視的“家底”。

用發展的思維去考量明天,更能深沉明白貴州的勇毅與擔當。

堅持以貧困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重點。堅持以城鎮、産業園區、旅遊服務區集中安置為主。堅持嚴格控制安置住房面積和建設成本,嚴格兌現補助和獎勵政策。堅持以崗定搬、以産定搬,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貴州的易地扶貧搬遷方案每向前一步,都用人民安居樂業的尺子去丈量。

國慶期間,惠水經開區明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村民梁小民在辦理房屋入住手續時,不識字的他“一反常態”地不讓別人幫忙簽字,非要自己來摁手印,實實在在地體會內心最大的快樂:他和村民組的16戶村民通過整寨搬遷,告別山高路陡、地質災害頻發的“窮窩”,拎包入住“新家”。大方縣一位阿婆搬進新家時,用手不停地撫摸雪白的灶臺,幾度哽咽地説:“以前看到的灶臺都是黑黢黢的。”

……

站在歷史性變遷的路口,處在貧困線上的他們,無不牽扯著貴州人的心,脫貧攻堅的每一步,無不考驗著貴州智慧、貴州能力、貴州意志。

從烏蒙山區的畢節到武陵山區的銅仁,從黔北遵義到黔西南、黔東南、黔南少數民族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在貴州全面鋪開。率先啟動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率先出臺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補助獎勵政策,率先統籌扶貧雲國土資源雲資源,率先實行易地扶貧搬遷督導工作常態化。面對這場脫貧攻堅硬仗,貴州在思考,貴州在行動,貴州在奮發。

用改天換地的雙手,貴州劃出脫貧攻堅的炫目曲線:2016年實施搬遷34.5萬人,2017至2018年每年實施搬遷40萬人,2019年實施搬遷15.5萬人。

善謀勢者機可期。貴州,正加足馬力向小康目標邁進。(記者 王淑宜)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