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雙創”進入“黃金期”

2016-10-15 07:3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

當創新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時,中國能否抓住這個趕超跨越的難得歷史機遇?對此,在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創投界領軍人物和政策專家認為:中國已進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期,不僅科技創新的支撐能力持續攀升,而且國內的創新企業數量也迅速增長,這既為就業提供了良性支撐,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科技支撐能力持續攀升

當前,創新全球化最大的特點是科技的經濟功能的凸顯,即科學研究使人們掌握了自然界的一些規律,技術則運用這些規律,疊加資本和創意,催生出優勢技術。這些優勢技術在良好的創新生態中持續演化和迅速傳播,孕育出顛覆式的創新産品、高技術大企業,從而誕生原創的新興産業。

因而,科技創新對産業的支撐不容小覷。我國近年來也部署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專項。在航天領域,風雲系列衛星已覆蓋全球,能提供近、中、遠期天氣預報;依託“北斗”系列導航衛星的“羲和”室內外精密定位系統,具備室外亞米級、城市室內優於3米的無縫定位導航能力,打通了北斗應用的最後1公里,未來將從全球衛星導航千億元級的市場中開闢一片陣地。

這些重大專項的經濟效益也在凸顯。據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沈林竹介紹,2016年上半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達11.6%,利潤總額同比贈長18.9%,較去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

而這些都離不開我國努力融入全球創新版圖中的投入。來自科技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R&D(研究與開發)在全球佔比已經從2000年的1.7%上升到2014年的14.4%,研發人員總量佔到世界的26%。中國已經成為吸引和聚集全球創新資源的主要國家之一,外資獨立設立的研發機構達到1400多家。這一切都説明,中國的創新能力持續攀升,已經具備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條件。

“雙創”促就業效應彰顯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很多中國的創新型企業正在凝聚技術、資金、信息等創新要素,開闢出僅供自己航行的“藍海市場”。因在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相結合方面的獨特創新,科技創新型企業格靈深瞳吸引了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跨越大洋前來訪問。“創新不是做得比現在好10%,而是好10倍。”該企業首席技術官趙勇説,“你會為此不斷突破現有産品和技術的限制,最終發現不存在競爭對手了。”

如今,科技創新催生的原創新興産業正在由中國向全世界輻射,每一個創業平臺、每一家創業公司背後,都是數十、數百個就業崗位。據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介紹,騰訊已為全國600萬個創業者提供平臺,其中三分之二是個人創業者。馬雲則表示,阿裏巴巴平臺支撐了1000萬家網店,幫助近500萬人獲得物流快遞配送工作。

近三年,我國每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在1300萬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對此,沈竹林表示,“雙創”對産業發展、就業擴大形成良性循環功不可沒。“可以説,我國已經進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期’。”

補“短板”向縱深推進

目前,我國創業創新的總體形勢呈現出新增市場主體、初創企業用工需求、大型企業雙創支撐平臺、技術市場交易、戰略性新興産業、新三板掛牌企業“六增長”的發展態勢。但在總體態勢欣欣向榮的情況下,還存在著信用體系建設、知識産權保護、人員自由流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體制機制“瓶頸”,創業成本高、融資難等問題也有待破解。

如何補上這些“短板”?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認為應繼續簡政放權。“政府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大家都按規則辦事,進一步夯實創新環境,數不勝數的中小企業在‘雙創’中才能有更大作為。”他説。

沈林竹表示,發改委將會狠抓政策落實,並且通過研究制定互聯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研究完善扶持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強化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構建雙創景氣指數等方式來進一步補上“短板”,將“雙創”向縱深推進。(記者 詹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