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旅遊貿易順差91.5億美元

2016-10-17 08:0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補齊短板提品質 入境旅遊呈增長
中國旅遊貿易順差91.5億美元

外國遊客喜遊上海

俄羅斯遊客乘飛機到山海關度夏

2015年中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1136.5億美元,旅遊服務貿易順差91.5億美元。這是由中國旅遊研究院與Visa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6》在今年9月30日發佈的。

《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接待入境遊客1.33億人次,同比增長4.14%。2015年中國接待入境過夜遊客5688.57萬人次,同比增長2.30%。市場規模總量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法國、美國和西班牙。

入境遊先要考慮可進入性

在《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6》發佈會上,專家學者們就“中國入境旅遊便利化與品質提升”的主題進行了研討。

“你做得菜再好吃,如果不歡迎鄰居過來吃,那麼他們也吃不到。”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説:“原來在入境旅遊方面,我們想的都是景區、旅行社的問題,但我們忽略了可進入性問題。”

如今,對一些國家和地區,北京、廣州、成都等城市都實行了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江、浙、滬過境免簽時間也已從原有的72小時翻倍,調整為144小時。這意味著入境旅客可從上海入境,由杭州出境,也可由杭州入境,從南京出境。

戴斌認為,中國簽證政策效力正在逐漸體現出來。北京、重慶等大城市的免簽政策對購物消費是利好的。而北京市旅遊委公共服務處處長王清也認為,增加免簽城市時間長度,有利於聚攏人氣。

中國科學院地理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鐘林生對過境免簽政策提出建議:“政策是有了,但是政策能不能清楚地傳到過境遊客那裏,則是另一個問題。假如我是外國人來旅遊,我在海關把行李都拉出來了,結果到大廳知道免簽政策,那我這行李都出來了,後續服務怎麼辦?比如大件行李怎麼寄存?如果從一開始就讓旅行者知道,這樣地面接待會做得更好。

旅遊宣傳不能“一蹴而就”

入境旅遊的宣傳不容敷衍。鐘林生認為,國內外的欣賞模式不一樣,我們應該用外國人“聽得懂”的語言去吸引國外遊客。王清也認為,不同的人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因此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國家和語言,要打不同的旅遊宣傳口號,每年都可以制定不同的主題。比如北京的形象定位很難用一句話去概括。

針對人們對中國旅遊宣傳一直在打熊貓、長城招牌的質疑,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副秘書長嚴晗認為:“所有城市都是有品牌的,所有品牌都是人們腦海裏熟悉的東西。各地宣傳片一定是用熟悉感喚起親切感,所以長城和熊貓都不要輕易丟棄。但是,我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根據各城市自身特點再開發。”

而且,旅遊宣傳不能“過於自我”。嚴晗還舉了一個“長城好漢”的例子。他們曾請國際知名博主去長城遊覽,博主以平實的視角把長城景色拍下放到網上,引來很多關注。“這就是讓你能夠和我同時享受到這個旅遊資源,帶入感強,從而産生幸福感。很多旅遊景點宣傳失敗都是在講我的資源是什麼,而不是我能給你帶來什麼。”

遊客得實惠旅遊得發展

“我們知道,很多東西在國外買便宜,是因為購物免稅。但是反過來,外國遊客到中國來買東西,結果比本國還貴。外國人也會比較的。比如我認識的一個英國朋友,買完東西後,經他的中國朋友一提醒,想到在中國買比在自己國家買還貴,就沒有必要在中國買了。”鐘林生説。

2015年7月1日,北京市和上海市開始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境外旅客在離境口岸離境時,可以對其購買的退稅物品退還增值稅。據王清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單筆退稅額最高已達到91萬元。

不過,王清表示,北京市的退稅政策在種類、數額、便利度等方面與國際上相比,還是有一定差異。比如,日本在商店結算時就可以退稅。在中國,有些遊客上了飛機,才想到退稅,只好作罷。他建議,北京應該多設退稅點,或者遊客一上飛機就發卡片,告知如何退稅。

人性化服務吸引回頭客

在哪能買票、怎麼買票,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卻客觀地影響外國遊客對中國入境遊的直接看法。Visa中國區副總裁楊文明分享了自己的旅行經歷:我們家上次從意大利到瑞士坐火車,在網上就可以挑到合適時間和座位的火車票,非常方便。反觀我的美國、新加坡老闆每回來中國,需要坐高鐵時,要先把護照傳真過來,再找本地的旅行社來幫助購票。

旅遊景區的廁所雖是一件小事,但是王清説他們把很多精力和資金都放在修廁所上。王清説:“過去遊客上廁所很困難。遊客上車之前先憋著,司機走到中間給你踩一腳。如廁難讓整個旅行過程感覺不滿。”

楊文明説:“如果一個地方能夠吸引遊客再而三地去遊玩,絕不是因為那個地方本身的旅遊景點有多美。中國景點的景色全球無以比擬,但作為遊客,我們其實是希望能夠在旅途中體會到當地提供給我們的便利服務。”

除了政府的扶持、企業的整改,旅遊産業更需要當地居民的包容。旅行是遊者觀察他人生活的機會,是把他人生活與自身生活相對比的過程。一個遊者如果能夠輕輕鬆鬆地背著包去當地的菜市場閒逛,體驗民土風情,那麼他應該能從旅行中感悟到快樂與滿足。(張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