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治校園暴力需要完整的教育地圖

2016-10-18 22:51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女生在寢室遭同學圍毆嘴被撕裂,打人者稱對警車免疫”的校園暴力事件,成了熱搜新聞。據媒體報道,北京航空旅遊專修學院的兩名女生,在宿舍遭多名女同學毆打。事發後,打人的女生小飛(化名)被警方帶走接受調查,她在微信朋友圈發佈警車及警察照片,並配有“對於坐警車已經免疫”等調侃性文字。

與被毆打的一樣,主導施暴的“小飛”也是民辦學校北京航空旅遊專修學院的學生。未成年人以如此“泰然”的方式施暴、如此“老道”的方式評論警方調查,是“被打少女一共縫了30多針”的新聞內容之外,更令人脊背發涼的事情。據稱,這位主導施暴的女學生,此前已經受到學校處分,但在如此嚴重的暴力事件發生後,校方仍建議“雙方協商解決”“作為中間人為雙方進行協商”。

校園暴力近年來屢見不鮮,應對措施也在不斷升級。這起校園暴力事件,正好表達了同期新聞“防治校園暴力意見擬下月出臺”的緊迫性。值得追問的是,依託于主流教育體系落地的防治暴力意見、鋪展于公辦中小學的防治暴力專項行動,到底有沒有對社會辦學的事實約束力?

依據日常觀感,這種擔憂應該不是多餘的。就在上周,16歲少女陳某的弒母案,將山東科技防衛專修學校這所“戒網癮學校”的黑幕帶出水面。媒體的深度報道中,該民辦學校四週“鐵網重重”,“從四樓開始,每層都有鐵柵欄門”,多位就讀少年都表示經歷了體罰、群體性毆打等侮辱性行為。在媒體持續追蹤報道後,山東省教育廳終於確認其存在體罰或變相體罰,責令其立即停止有關辦學行為。雖然一個是“師對生”的毆打,一個是同學間的淩虐,但這兩條新聞卻同樣有著“暴力”“未成年人”“民辦教育”三個關鍵詞。

到2015年,我國的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已經超過16萬所,招生1600多萬人。從各種信息交疊而成的生存圖景看,它們中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承載了從主流教育體系中脫離出的青少年群體,即沒有按照“中考—高考—公立大學”這個傳統路徑成長的群體。這客觀上使民辦學校遇到的教育對象更為多元化,要應對的教育個案更為棘手,有更多包括校園暴力在內的問題存在的可能。

當前,民辦學校常常處於監管缺位的狀態中。辦學標準參差不齊、教育對象最為多元的地帶卻沒有得到有效監管,未成年施暴者調侃“對警車免疫”的景象出現,也就不那麼令人費解了。

管理本身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重視,不看不問、少看少問並非尊重寬容,而是將對象邊緣化。頻頻和“暴力”挂鉤的民辦學校新聞也許是種呼喚——防治校園暴力需要完整的教育地圖,同樣應該將民辦教育置於防暴的放大鏡之下,而對社會辦學的日常性督導、監管也該被賦予更高的效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