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網絡讓傳統戲曲傳播推向新高度

2016-10-23 09:45 來源: 文匯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最近,上海戲曲界一下冒出來3家網絡電臺:上海京劇院著名演員王珮瑜“京劇其實很好玩”的京劇課、上海越劇院推出的電臺和知名演員錢惠麗的個人電臺。憑藉戲曲演員和劇種的號召力,這第一撥戲曲網絡電臺反響不錯:王珮瑜的京劇課推出不到一個月獲得1.1萬次收聽,而錢惠麗的個人電臺開播不到1周,就已獲得近8000次的點擊。

別看“玩”的是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可戲曲人推送的卻是地道的戲曲知識:梳理劇種歷史,賞析名劇名段,講述鮮為人知的名家軼事。顯然,互聯網把傳統戲曲的傳播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張鳴説,“傳統戲曲+網絡電臺”是藝術與技術的一次融合,看上去改變的是推廣營銷的方式,實際上也會反哺內容製作。

不能表演也沒字幕,傳統戲曲在網絡電臺如何吸引聽眾

走進高校,邊演邊講,已成為傳統戲曲拓展年輕觀眾群的主要渠道之一。不過,一場面對面的演講,聽眾最多一二百人,相比之下,網絡的輻射面無疑更廣,這對有興趣了解戲曲藝術的受眾來説,隨時收聽也更為便利。當然,這也對傳統戲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無法借助身段的表演,沒有字幕視頻的輔助,如何僅憑聲音,就讓大家感受到戲曲的魅力? 王珮瑜説,做網絡電臺,要和當下人們感興趣的話題結合,讓人聽得下去,聽得不願意離開,把戲曲的精彩和門道一一化入其中。

在一期節目中,她挑出 《四郎探母·坐宮》 中的 《叫小番》,打趣説這是京劇老生最容易出現“車禍現場”的高難度選段。所謂“車禍現場”,是網上對流行歌手現場真唱時破音走音的一種調侃。而在傳統戲曲裏,發揮失常也並不少見。王珮瑜在課程中解釋,歌詞裏“站立宮門叫小番”中的“番”字,音高對於京劇演員來説,難度相當於歌劇男高音唱HighC,就連很多名家也會唱破音。王珮瑜在節目中講了一件軼事,有位老生名家尤怕唱 《叫小番》,有次現場演出,請了一批觀眾當托,唱到高音處,一陣摔摔打打引開觀眾視線,而樂隊也跟著吹拉彈唱一番,把這個高音給糊弄了過去。王珮瑜在京劇課裏一唱一説,讓人聽來津津有味。

而對錢惠麗來説,作為第一個開設個人網絡電臺的越劇演員,她首先想到的是回溯越劇歷史。她説:“從模倣經典劇目中的老師,到新編戲原創戲中塑造人物,如今是時候回頭學習越劇的歷史,去了解越劇前輩們如何讓這個民間的説唱藝術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劇種。”在網絡電臺裏,錢惠麗從落地唱書到小歌班,從男班藝人的加入到女子越劇的逐步確立,盤點得頭頭是道。為了準備這些內容,她專門向越劇史專家請教,試圖在電台中哼幾句落地唱書,恢復越劇誕生之初的面貌。原以為這些冷僻的內容引不起聽眾的興趣,可沒想到,有學生戲迷甚至留言:“晚自習後拼命奔回家,為的就是聽節目。”

“閒棋”不“閒”,互聯網十八般武藝招招有效

擁有令人羨慕的演出市場,越劇跨界互聯網,似乎是一招“閒棋”。

可錢惠麗卻説自己很急:“自己現在劇場裏雖然有大量忠實的觀眾,可年輕人對越劇越來越陌生。要讓他們感受越劇的美,就要用更為便利的方式去親近他們。”在互聯網音頻分享平臺上,引入傳統戲曲的優質內容,可以為越劇吸引和培養更多年輕觀眾。

平臺找到了,可是這招“閒棋”下得並不輕鬆。傳統戲曲想要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就得對互聯網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發微博微信,考驗的是寫文字貼圖的能力,而做網絡電臺,還得會錄音剪輯。此外,前期閱讀、做筆記,同樣要花很多時間。王珮瑜告訴記者,從寫文案到錄製剪輯的製作工作,她幾乎自己一手包辦。

上海越劇院的網絡電臺推出的第一個節目,是新作 《紅樓·音越劇場》。《紅樓夢》 是越劇的經典劇目,“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青雲剛出岫”,哪怕沒聽過越劇的人也能哼上兩句。選擇這齣戲打頭陣,無疑看重了其家喻戶曉的程度。不過這次又有些不同,重新編曲配器的音樂層次更加豐富,以音樂引領劇情、塑造人物,打破了戲曲中配樂從屬地位之餘,也減少了語言障礙便於推廣,這無疑是在“聽”字上下足了功夫。

聽上了癮,就會有興趣去看。王珮瑜説:“傳統戲曲藝術的精髓是舞臺表演,其他的手段都是輔助傳播和推廣,不管我們用什麼方式傳播,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觀眾走進劇場看戲。”(記者 黃啟哲)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