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數據“畫像” 權力“進籠”
——貴陽探索構建“數據鐵籠”調查

2016-10-23 18: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0月23日電(記者 李銀 王新明)權力如何關進制度的籠子?如何管住權、用好權?2015年以來,貴陽建設“數據鐵籠”,探索構建“用數據説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政府治理新機制。目前,“數據鐵籠”已在40個市政府組成部門實現全覆蓋。

數據讓權力“可視化”

打開貴陽市運管局“數據鐵籠”平臺,每個月行政審批超時件數、超時部門以及月度環比情況等均出現在大屏幕上。2016年審批超時環比圖顯示,2月份,稽查四大隊累計審批超時件數50件,位列今年以來超時部門之首。

“根據圖表,可以秒速確定哪個部門超時問題突出,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貴陽市運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陸宇説。

貴陽市中心城區共有出租車7200台、公交車2600台、旅遊大巴1200台、駕校車輛5000多臺。而運管局編制人員只有120人,既要負責行政審批還要開展執法,點多、面廣、人少,權力運行效率低,群眾意見大。

針對這些問題,貴陽市運管局啟動建設“數據鐵籠”。局長芮金説,以權力“痛點”為起點,運管局共梳理12類56項權力清單、46項廉政風險點,構建了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32個模塊,運用大數據力圖實現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實時監控、全程監督。

不僅僅是運管局,2015年以來,貴陽40個市政府組成部門全部啟動建設“數據鐵籠”,探索用大數據管人、管事、管權。

首先,梳理“三清單一流程兩點”,即權力、責任、問題“清單”,公共權力運行流程以及權力尋租點、群眾關注點;然後,進入信息化平臺,讓權力“跑起來”;最後,通過分析權力“跑動”數據構建行為模型,將事後監管變成事前、事中監管,實現權力運行流程再造。

“‘三清單一流程兩點’是籠底、業務模型是‘籠條’、雲平臺是‘籠蓋’,目前,40個市政府組成部門實現全覆蓋,每個部門選擇2至3項行政權力或服務管理事項‘進籠’。”貴陽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王軍説。

“畫像”讓權力“不能腐”

打開貴陽市住建局“數據鐵籠”平臺,串標、圍標如何發現、如何監管,房地産市場風險如何防控,都能找到“答案”。

貴陽市住建局信息中心主任童昕介紹,在建築工程招投標管理方面,開發了招投標自律風險預警分析平臺。平臺通過分析近三年數據,發現中標率高、中標率低、共同參與投標關聯度高的企業59家,對於這些企業,住建部門進行了逐個約談。

童昕説,在風險防控方面,搭建了房地産市場風險項目預警系統,系統通過分析所有預售許可項目的網簽、銷售等情況,共找出存在銷售風險的項目7個、網簽風險項目69個。

“在此過程中,不斷細化、優化、固化權力運行流程,讓權力運行數據化、留痕跡。”童昕説。

貴陽市委副書記張平説,“數據鐵籠”通過對權力運行中産生的數據進行全程記錄、融合分析、尋找異常,挖掘分析出各類不作為、亂作為及腐敗行為的概率和蛛絲馬跡。

“變人為監督為數據監督、事後監督為過程監督、個體監督為整體監督,推動權力‘不能腐’。同時,通過數據關聯分析、數學建模等,讓大數據為決策提供系統、精準的參考依據。”張平説。

“數據鐵籠”還壓實了“兩個責任”。王軍説,數據使履職軌跡留痕留印,既有利於提高責任意識、壓實責任內容,還能有效防止責任主體履職虛化和責任“空轉”。

開放讓“數治”更有效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周文彰認為,當前,國家治理的開放性、多樣性、複雜性程度越來越高,必然要求權衡更多更有效的治理工具。大數據、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技術平臺和路徑。

“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關鍵在於推動以數據為核心的流程再造。”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説,圍繞“問題在哪、數據在哪、辦法在哪”,按照信息化、數據化、自流程化和融合化的技術路徑,貴陽正在探索構建“用數據説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新機制。

記者採訪中發現,目前,貴陽等地探索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是一些部門信息化基礎薄弱、數據積累不足;二是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之間數據開放共享程度低,存在數據“孤島”;三是技術、法律體系建設滯後。

張平認為,應明確數據共享邊界和使用方式,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壁壘和數據孤島,加快數據資源融合和關聯應用。

“應儘快構建國家治理的技術數據體系和法律標準體系,從經驗決策轉向數據決策,從全面治理轉向數字治理,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並將大數據治理逐步應用於污染防治、城市規劃、交通管理等領域。”周文彰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