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為依歸的中國扶貧

2016-10-24 07:3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實施,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原則和精神也深入貫徹落實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方方面面。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幸福指數得到極大的改善與提高,人民的各項權利越來越得到切實的尊重和保障。可以説,人權保障已經成為這一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思想主旨,而扶貧開發工作也已經成為我國人權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生存權和發展權保障基本解決。正如1991年《中國的人權狀況》所指出,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説,人權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權。沒有生存權,其他一切人權均無從談起。對於貧困地區的人民而言,更是如此,不解決生存權與發展權問題,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因此,黨和政府始終以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保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基本立足點,致力於人民溫飽問題的解決,保障人民的基本住房、用水、食品安全、醫療健康和出行便利等方面。目前,貧困人口大幅減少,預計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民的溫飽問題將全面實現,這將不僅是我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巨大進步,更是對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隨著貧困地區住房、飲食、交通、通信等條件的逐步改善與健全,貧困地區的人民越來越享受到共建共享發展所帶來的更多獲得感,同時也將充分實現個人的發展。

第二,工作權保障成效顯著。工作權不僅是貧困地區的人民謀生的權利基礎,也是貧困地區的人民發展的權利基礎,任何人都有獲得體面工作的權利,貧困地區的人民也不例外。為了實現充分和高質量就業,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支持貧困地區建設縣鄉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推行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政策措施。預計到2020年,基本消除勞動者無技能從業現象。貧困地區的人民工作權的有效保障,不僅使得貧困地區增加了物質財富的積累,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貧困地區的人民自身的社會地位。

第三,受教育權保障措施充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受教育權是貧困地區的人民脫離貧困、增長才幹、武裝自己的利器。通過受教育權的行使,貧困地區人民不僅可以改善自己的知識儲備、人生態度,而且也可以不斷提高自身參與社會、改造社會的能力,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的教育,通過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等措施,不斷推進對貧困地區的人民的受教育權的保障。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西部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普及教育、職業教育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與發展,預計到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年。貧困地區的人民的受教育權保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長遠的偉大事業,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第四,社會保障權穩步推進。貧困地區的人民可以有尊嚴地要求國家和社會保障其基本生活,這既是社會保障權的應有內涵,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大特點,我國憲法第十四條第四款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目前,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全民,參保率95%以上,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的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這在基本面上有利於促進貧困地區的人民的社會保障權的實現。同時,黨和政府採取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等措施,將所有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範圍,提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水平。社會保障權對於貧困地區人民具有重要意義,對於陷入經濟窘境的貧困地區的人民而言,如果不及時解決目前的燃眉之急,不可能實現諸如工作權、受教育權等權利。

此外,黨和政府對貧困地區人民的文化權利、政治參與權等權利也加大了保護力度,對促進貧困地區的文化繁榮發展以及貧困地區人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發揮了積極作用。(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 陳佑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