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福建冶金:打贏扭虧為盈“反擊戰”

2016-10-25 08:44 來源: 福建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兩年,受世界市場低迷、大宗原材料價格下滑的影響,全國冶金行業面臨“寒冬”。

寒意也波及我省,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省冶金控股公司”)及其權屬企業均出現較大虧損——三鋼集團連續17年盈利的紀錄戛然而止;南平鋁業遭遇長達27個月的連續虧損;廈門鎢業33年業績首現負增長……

越是困難時期,越要解放思想!

通過千方百計抓節能增效、抓技術創新、抓市場拓展、抓轉型升級,今年初以來,福建冶金打了場漂亮的“翻身仗”。前三季度,省冶金控股公司營收達272.15億元,實現利潤13.61億元,同比增長276.06%。主要權屬企業也紛紛回暖:三鋼實現利潤9.38億元,同比增長222.31%;廈鎢實現利潤3.20億元,同比增長191.63%;南鋁從4月起已連續6個月實現贏利……

扭虧為盈的背後,是福建冶金人怎樣的臥薪嘗膽呢?

精細管理 降本增效

2015年,在鋼鐵“嚴寒”中,三鋼也未能獨善其身,13.49億元鉅額虧損,前所未有!

面對頹勢,今年初,三鋼向全公司幹部員工發出了“萬眾一心,全力為生存而戰”的動員令,並提出將2016年同口徑全流程降本目標從噸鋼再降50元加增至噸鋼再降110元。

起初,集團不少人,甚至一些幹部都認為,三鋼已連續幾年大幅降本,各工序已無潛力可挖。

唯有求變,唯有敢變!

管理體製成了突破口。三鋼集團三明本部煉鋼廠改變成本考核模式,實行“全員成本責任制”,把成本責任目標與措施分解落實到廠內與成本有關的各職能部門、生産車間及全體員工,並成立了鋼鐵料耗、質量、耐材、輔材和備件、煤氣回收及使用、節電、設備精度穩定控制、合金使用優化等八大降本攻關項目組。

集團各子公司、各部門也不斷突破傳統思維,挖掘降本潛力。

點滴降本,匯聚起來便是可觀效益。前三季度,三鋼集團實現同口徑降成本達123元/噸,降成本超過5億元。

降本增效,發力不只是三鋼!

廈鎢通過將産品事業部轉化成為經營利潤中心,增強各産品的競爭力;對採購作業實施分類管理,推動大宗物資的公開競價競標,有效降低生産成本;關閉部分市場前景較差的産品線,集中資源解決戰略新興産品的産能瓶頸,適時投資深加工高附加值産品。

南鋁按建築型材和工業型材兩大應用領域,對鋁型材事業部組織機構和人員進行優化重組,提高管理集中程度和效率;從採購入手,通過加大電商採購、以量換價、整合品牌進行招標等途徑,大幅降低採購成本,前三季度節省氧化鋁、天然氣、備品備件成本超4300萬元。

與此同時,省冶金控股公司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先後幫助協調解決了南鋁電解鋁電價問題和電解鋁復産補貼問題、部分礦山礦産品規費下降問題、部分企業直供電問題等,有力助推了權屬企業扭虧增效。

技術創新 廣拓市場

面對33年來首現的虧損,廈鎢能迅速扭虧為盈,企業負責人認為,對市場新動向的準確把握是關鍵;而這,離不開多年來的技術創新積澱。

當前,全球地鐵、隧道挖掘産業高速發展,對盾構刀具的要求越來越高。廈鎢研發團隊通過三年技術攻關,獨創開發了晶粒度為6-14μm的地礦、盾構機用高性能超粗晶硬質合金。

這一成果提高了我國礦用硬質合金的整體技術水平,打破了地礦、盾構刀具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技術優勢,助力廈鎢與世界三大礦山工具集團締結戰略聯盟,成為其最大供應商,批量供應並取代進口地礦盾構刀具。項目已累計銷售超粗硬質合金3100噸,收入10億元,新增利稅2億元,出口創匯5500萬美元,經濟效益顯著。

近年來,廈鎢從解決戰略新興産品的産能瓶頸出發,加大研發力度,先後投入數億元建設“國家鎢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和“稀土與能源新材料工程技術中心”;同時,建立開放式的研發平臺,讓兩個中央研究院對社會開放,公司內外的科研人員攜項目在中央研究院工作,成為公司高級人才和國內專家的流動工作站。企業還引入集成産品開發的思想和方法,建設廈鎢特色的技術與産品開發體系,使研發始終符合産業發展方向。

其開發的超細晶整體硬質合金涂層刀具製造技術和系列産品,解決了高端製造業的急需,已批量在成飛、西飛、沈飛等國內主要航企應用;以廢舊鋰電池作為原料,成功開發的高性能汽車動力電池材料……在行業低迷之際,廈鎢在這些領域的産銷均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成為利潤增長點。

依靠技術創新,不斷拓展市場新領域,如今已成為福建冶金企業扭虧增效的制勝法寶。

南鋁發揮自産優質原鋁、世界一流熔鑄技術裝備的産業鏈優勢,不斷提升高品質圓錠外銷量,大力開拓新合金、新材料等其他領域應用市場;通過對圓錠産品的結構調整和新品開發,消除電解鋁在電價成本上的競爭劣勢;加快開發特種工業材新産品,以及IT産品、汽車、集裝箱、新能源電池等輕量化用鋁市場。今年截至目前,南鋁實現電腦、手機等IT鋁材産品産銷量較大增長,助力生産經營局面持續好轉。

以提質增效為目的,省冶金控股公司大力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進産品和市場升級。僅今年就有5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其中,由南鋁與福建工程學院、中南大學合作的“超高冶金質量鋁鎂硅合金製造關鍵技術及産業化”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深化改革 倍增動力

省冶金控股公司權屬企業大多是老企業,但這絕不意味著墨守成規。去年以來,這些企業面對困難環境,大力推進資本運作、積極調整産業佈局,用改革為效益扭虧為盈增添源動力。

今年3月9日,三鋼閩光股份公司重大資産重組工作獲中國證監會審核無條件通過。8月,三鋼閩光完成了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的發行詢價、定價及配售工作。發行後,三鋼集團及三化持股比例共54.7%,三鋼閩光總股本約13.74億股,按10月10日上午收盤價8.14元/股計算,三鋼閩光總市值已超過百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重大資産重組方案獲得通過是三鋼閩光自上市以來的首次直接融資,將大大降低三鋼集團與三鋼閩光的關聯交易規模,降低資産負債率,緩解資金壓力,也將為三鋼加快轉型升級提供堅實基礎。

今年,省冶金控股公司通過編制《福建冶金企業改革及資本證券化“十三五”規劃綱要》,對公司“十三五”期間推進權屬企業改革,開展資本證券化工作做出部署。綱要制定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新的上市企業;加強企業並購重組,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加強企業精細管理,提高上市公司市值等9項主要措施,部署了推進企業上市、改制、重組和資本運作等主要工作。除啟動了三鋼整體上市重組工作,還確定了南鋁成都公司、南鋁鋁材公司、三鋼信息化公司等幾家企業,通過加強管理,深化改革,推進混改,為上市做好準備。

廈鎢也積極發揮上市公司優勢,通過資本運營,收購、兼併與廈鎢戰略業務相關行業中的優勢企業,形成優勢互補,迅速壯大實力和規模。

資本運作推動産業轉型。

三鋼成立閩光物聯雲商、非鋼發展、鋼鐵結構調整、工業建築化、鋼鐵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研究等項目工作組,目前正在進行相關信息收集、政策研究、市場調研、項目考察等前期工作,閩光物聯雲商項目已于6月15日啟動。

南鋁發揮自産優質原鋁、合金錠、壓鑄件、深加工件的産業鏈優勢,加大與沿海地區下游汽車零部件、日用鋁制消費鋁、黑白家電加工企業的合作接單力度,帶動壓鑄件和深加件快速上規模,並實現部件式終端産品交貨,力爭成為汽車零部件廠以及蘇泊爾、格力、海爾、美的戰略合作供應商,以擺脫地處山區壓鑄件和深加件産品市場小、接單難困境。(記者 林侃)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