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甘肅崆峒:“脫貧路”越走越敞亮

2016-10-26 15:2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10月26日電(記者 梁強)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盤算這一年的光景,甘肅崆峒區城子村農民秦海軍告訴記者,今年已經到手的純收入有9萬元到10萬元。

坐車去秦海軍的家,能真切感受到好日子來得不易。距離平涼市城市中心所在崆峒區55公里的麻武鄉城子村,是秦海軍的家鄉。就是這55公里的路途,記者坐車花了1小時10分鐘,其間爬上山頭、下到山谷,再爬上山頭、再下到山溝,拐來拐去翻行兩個大山頭才到達。曾有好奇的孩子專門數過:僅從市區到鄉政府不足40公里的道路,就有136個彎道。

從鄉政府再到城子村,還要有幾十個彎。而這條兩年前才修通的水泥硬化的村路,在城子村村民們眼中是最管用的“脫貧路”。道路修通的這一年,秦海軍和其他32戶鄉親127人,就丟掉了貧困的帽子;次年又有4戶12名鄉親脫貧。

“這裡山大溝深,是全區最偏遠、區位條件最差的鄉。”麻武鄉黨委書記秦勇臣説,以前的羊腸小道只能通農用三輪車,村民出行主要靠腿走,3個來小時才能走到鄉上。由於當地紅膠泥土粘性很大,雨天進出交通就中斷了,這樣的條件逼得很多鄉親只能外出打工討生活。

“天一下雨,就三四天不得出門。”之前一直在市區建材市場跑車拉貨的秦海軍告訴記者,看到村子在修路,他就到外地參加了土雞養殖的培訓,然後帶著打工攢下的錢回到村裏,承包100多畝山林地辦起林下散養雞場,目前他養的土雞很受市場歡迎,旺季時一天能賣四五十隻;1元錢1個的土雞蛋也供不應求,一天要賣300多個。秦海軍同時還搞了七八十畝苗圃,培育的樹苗3年後就可以帶來約10萬元的收入。

城子村村支書武治國告訴記者,因為路修好了,風景優美的城子村吸引了大量遊客來,今年“十一”期間光停放的自駕遊車輛就有870多輛。“與以前外面的人進不來,裏面的人出不去相比,這條路帶來的變化太大了。”武治國説。

“這三年,政府投資2861萬元用於修建通村道路,全鄉共建成50.4公里瀝青和水泥通村硬化道路,配套修建了邊溝、涵洞等排水設施。”秦勇臣對記者説。

通達的道路解決了偏遠山村鄉親們的脫貧“大難題”,給他們帶來現實可期的發展前景。秦海軍已經在規劃和準備實施接下來的事業:把土雞養殖數量擴大到3萬隻,註冊自己的商標;再養100來頭牛和驢;開辦一個農家樂;開辦網店在網上銷售這些産品……

崆峒區區長趙小林説,全區集中各方力量、利用各種資源,正在全力以赴進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計劃今年34個貧困村、1.34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以下,實現全區整體脫貧“摘帽”目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