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科學培育資源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

2016-10-26 16:10 來源: 廣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雨過天晴,融水苗族自治縣貝江河林場下洞分場一年生的杉木林一片翠綠,長勢喜人。這是一個以杉木大徑材為主的國家儲備林基地。

為了“種好樹”,廣西各級林業部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依靠良種良法,開展多种經營,探索出一套建設國家儲備林的“資源培育經”。

良種為本奠基礎

走進南丹縣山口林場甲堯分場,只見大片杉木林整齊排列在山坡上,像等待檢閱的士兵,英姿颯爽。

“這是目前全國生長最快、産量最高的杉木林分。”廣西林科院杉木專家陳代喜教授介紹説。山口林場的大徑材杉木林,每畝年最高蓄積生長量達到2.4立方米,直追桂南速生桉的産量,單株胸徑最大的達到50厘米。陳教授興奮地説:“育成這樣的大徑材,過去要30~35年,現在只需25年。”

“杉木林成功創高産,關鍵在於採用良種造林。”山口林場副場長黃海仲説,林場營造國家儲備林基地的杉木林,全部採用自選自育的良種苗。

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良種為廣西建設國家儲備林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中國桉樹看廣西,廣西桉樹看東門。”作為廣西最大的桉樹苗木生産基地,東門林場苗圃擁有先進的桉樹組培無性係快繁育苗技術、輕基質杯育苗技術和高架沙床採穗圃育苗技術。為了保證種苗來源清晰、種源純正、質量過硬,苗圃每兩年更換一次組培繼代苗,每年選育5個以上高産、優質無性係新品種進行中試與示範。

30多年來,東門林場先後從澳大利亞、印尼、巴西和南非等8個國家引進170多個桉樹樹種(種源),開展170多項試驗,建立3萬多畝試驗林,創下我國乃至世界林業研究史上桉樹試驗面積之最,成為亞洲最大的桉樹基因庫和全國著名的桉樹良種繁育基地,桉樹科研和育種栽培技術全國領先。

以培育大徑材為目標的桉樹新品種——大花序桉已經在東門林場引種改良成功。它生長快,材性好,15年就能達到珍貴樹種的價值。大花序桉原産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最優硬木樹種,有“澳洲紅木”之稱,可用於製作高級傢具、實木地板、機械構件等。目前,不少傢具生産廠家均對其優良品質表示認可,市場估價每立方米5000元。

良法撫育促高産

高峰林場界牌分場16林班山坡上的400多畝近熟杉木裏,每隔80米,帶狀套種著20米寬的紅椎林。每道墨綠色的杉木帶,緊連一道褐紅色的紅椎嫩梢帶,猶如一道道巨大的“斑馬線”。

“紅椎有大量凋落物,能改良土壤和涵養水源,可幫助杉樹改良生長環境。紅椎幼苗喜蔭,高大的杉木又是最好的‘遮陽傘’。”高峰林場林業研究中心主任魏國余説,杉樹和紅椎是天生“好搭檔”。

杉木林下,還隱藏著“植物界大熊貓”華蓋木。高峰林場高級工程師馬利菠説,許多珍貴樹種幼苗比較“嬌貴”,經不起太陽強光照射,有了杉木樹蔭庇護,珍貴樹種就“蹭蹭”往上躥。“看,華蓋木才1年多時間,就長了1.8米高。”

松杉林下套種珍貴樹種,巧妙地“用空間換時間”,是筆划算“買賣”。杉木大徑材的通直樹榦超過8米,可做特殊用材,單株售價達8000元。目前,高峰林場在現有松杉林下套種了近萬畝紅豆杉、格木等珍貴樹種。

儲備林基地造林不僅需要好的良種苗木,更離不開精準有效的撫育管護。

2014年9月,七坡林場在全區桉樹速豐林高産競賽中獲得第一名。該場的“冠軍林”畝産值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還創造了桉樹商品林畝産之最和年生長量之最。

“冠軍林成功的奧秘,是採用測土配方施肥。”自治區速生豐産林基地管理站站長李貴玉説,施肥要認真分析土壤養分,缺什麼補什麼。在實際管理中,七坡林場根據不同的土壤結構研製了4個不同的肥料配方,精確施肥面積達25萬畝,還建立林地小班跟蹤管理系統,定期定點測土,及時調整土壤養分,做到“養用兼顧”,保持林地肥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多种經營結碩果

位於憑祥市的中國林科院熱林中心,上世紀80年代初種下的紅椎林每畝初植160株,現在每畝保留25株,林下散佈著比人高的紅椎小樹,還有不及半腳高的紅椎幼苗——這些都是紅椎母樹冬季果熟落地自然生長的。

從初植到現在,30多年經歷3次間伐,每次間伐都把影響“目標樹”生長的“半熟樹”砍去。紅椎樹自然更新能力很強,果實落下後就地生根長成幼苗,從中選擇優良單株再培養新的“目標樹”,形成大、中、小樹和幼苗共存的“大家庭”,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這正是“近自然化”培育大徑材的成功模式。自治區林業廳總工程師蔣桂雄説,建設國家儲備林,無論是種植混交林,還是改培現有林,都是變“皆伐”為“擇伐”,逐步實現“近自然化”栽培。

目前,“改培”方式已經在國有林場悄然推開。在派陽山林場公武分場,有一片500多畝的復層混交林。這片復層混交林造于2012年,採用“抽針補闊”的方式,即在松林中帶狀補植降香黃檀。其經營目標是:20年內逐步間伐松樹大徑材,形成降香黃檀純林,再按近自然方式經營,成熟一株擇伐一株,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

“混交”是林場培育中遠期大徑材林的主要模式。近年來,派陽山林場不斷創新造林模式,突破“陰陽”搭配的混交原則,即把強陽性的、生長速度截然不同的松樹和桉樹搭到一塊。遠遠望去,只見高大的桉樹立在茂密的松樹林之中,層次分明。桉樹長得快,高度比松樹高出10米。

如今,這片混交林的桉樹保存率85%以上,高於全區平均保存率5個百分點。每畝蓄積量已達到4立方米;松樹保存率90%,平均樹高6.7米,胸徑7.8厘米,每畝蓄積量2.4立方米。

派陽山林場場長龐讚鬆開心地説:“在松樹林中套種桉樹,解決了短期收入和長期受益問題,以短養長,長短互濟,一舉多得。”(謝彩文 李孝忠 張 雷)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