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傳統産業煥生機新興産業挑大梁

2016-10-27 07:3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網購、打車、外賣……互聯網與傳統産業的深入融合已經顯現出巨大的能量,“互聯網+”成就著新的消費方式,創造出新的業態,也在讓新的商業模式逐漸成型。這些都在不斷刺激傳統行業,為舊産業注入新技術和新動力。

不過想要真正讓“互聯網+”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力,僅有決心還不夠,從現實情況看,不少生産企業仍然僅僅滿足於將自己的生産製造銷售中的某一環節或者某些環節平移至網絡,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們則將過去的“線下辦事”改為“手機服務”,當然這些變化雖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止步於此,簡單地將線下搬到線上,只是“1+1=2”,難以發揮“互聯網+”的乘法效應。

“互聯網+”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把過去能做的事做得更好,而是幫助傳統産業做過去做不到的事。既通過數據收集、共享和分析,徹底變革生産製造流程,實現元素重構,由“物理變化”真正成為“化學反應”。對於生産製造企業來説,“互聯網+”的能量在於,能夠幫助他們了解消費者,正確分析消費者需求,並以此指導産品設計和智慧製造,真正滿足個性化、碎片化的消費需求,進行有效供給。而對於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們來説,“互聯網+”的真意則在於打破壁壘、激活資源、科學決策,從而真正能提供出擊中用戶的“痛點”的差異化服務。

當然,板子不能都打在傳統産業身上。不讓“互聯網+”流於表面,也需要包括雲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對傳統行業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能夠與行業深度鏈結,為它們量身訂制解決方案。線上線下打通只是基礎,每個行業的“瓶頸”不同,資源不同,需求也不同。在線教育和智慧醫療兩個行業大批初創企業的“消失”已經證明,對傳統行業“想當然”,只會被用戶和市場拋棄。

此外,僅有“互聯網+”的熱情和決心,還可能帶來新的風險。不少業內人士坦陳,現在不少企業和政府部門,對“互聯網+”過於一廂情願,急於求成,但本身缺乏信息安全意識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一旦匆忙“觸網”,很有可能因為網絡攻擊而遭受數據資源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隨著認識的深化和技術的演進,“互聯網+”的能量必將不斷釋放,傳統産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勢必更加水乳交融,舊動能將重新煥發生機,而新動力則將逐步挑起大梁。(陳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