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基層治理:三個“自下而上”形成民意落實“閉環”

2016-10-29 19:1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0月29日電(記者 李榮)“在我們這裡,社區治理的議題、議題的解決以及解決效果的評估,從頭到尾有三個‘自下而上’,由此形成閉環。”上海金山區石化街道最近的介紹,讓人印象深刻。

上海在區縣不斷深化基層治理創新,“自下而上”是其中重要的著力點。“讓居民自己動起來”,是治理産生內在活力的關鍵。石化街道從今年初開始嘗試這三個“自下而上”,街道自治辦主任張鳳英説,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議題形成機制裏的“議題”,是“先題後議”還是“先議後題”。這其中區別很大。

“街道形成了議題,再放手讓居民來商議,雖然那個議題也可能來自基層,但從居民感受來説,這是上面交付討論的議題。要真正自下而上,就應該先議後題。”街道城管中隊副隊長李勇有這樣的體會。

5個小區組成的東礁地區有幼兒園、學校、農貿市場,上下班、接送小孩等高峰時段,交通阻滯。萬一有緊急事件,應急車輛難以通行,安全隱患明顯。細細分析,情況複雜——居民停車貪圖方便,便是“亂源”之一;當自己成“旁觀者”時,卻又抱怨交通“亂局”。於是,街道啟動“先議後題”的自下而上形成機制,經過居民協商、分組討論後,社區居民代表會議進行民主表決,形成了東礁地區交通治理的議題。

議題形成後,解決議題也要讓基層“動起來”。金山區石化街道一個居委會實行“8+3”錯時工作法,每天8小時外再有3小時居委會工作時間,除了“錯時”的工作人員,還讓區域單位在職黨員和居民志願者輪流“值班”,參與社區議題解決。

街道服務辦工作人員王燁清説,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參與的居民能夠主動想辦法,“把社區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一次,一處居民樓確定了更新維護水管以防凍裂的議題,可專業工程車進出小區難度很大。社區一名志願者想起自己單位使用過一種小型輕便伸縮車,於是就聯絡專門服務機構,解決了問題。

提出了議題,解決了議題,效果怎麼樣,要由居民評價。石化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泱泱説,“自下而上”的評估評價機制,是治理創新的“閉環”之處。很快就年底了,今年的基層居民評價已經啟動,群眾評議佔六成,第三方評估佔二成,評估結果將向居民公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