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大力推動健康醫療信息化

2016-10-30 07:3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優化資源配置 創新服務模式
大力推動健康醫療信息化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健康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健康醫療信息化對優化健康醫療資源配置、創新健康醫療服務的內容與形式産生了重要影響,已成為深化醫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建設健康中國,我們要抓住健康醫療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機遇,大力推進健康醫療服務的個性化、智慧化和便捷化,開展個人全面健康管理,推動精準醫學研究,創新健康醫療服務業態,提升衛生監管與決策能力。具體來看,健康醫療信息化主要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處在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突破期。隨著近年來健康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在科學研究、健康醫療服務和管理實踐中形成了健康醫療大數據,其採集、存儲、組織、整合、挖掘、協同與互操作等技術正在醞釀突破。主要包括:基於多感知器和智慧終端的健康醫療數據採集,基於雲平臺的分佈式存儲與並行計算、動態大數據的實時處理及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多元異構數據的深度整合,海量動態數據的學習、推理、預測與知識發現等。這些新技術的突破,將為健康醫療信息化驅動的創新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為臨床決策和精準醫學研究提供支持。健康醫療信息化不僅把醫療服務推向智慧化時代,更為臨床決策和精準醫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效果比較研究精準分析包括患者體徵、療效和費用等在內的大型數據集,可幫助醫生確定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同時,利用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可有效拓寬臨床醫生的知識,減少人為疏忽,幫助醫生提高診治質量和工作效率;通過集成分析診治操作與績效數據集,創建可視化流程圖和績效圖,識別醫療過程中的異常,可以為流程優化提供臨床決策依據。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基因芯片與基因測序技術,能獲得海量個體的基因組、蛋白質組、代謝組數據,研究遺傳性疾病和罕見病的發生機理,發現疾病治療相關的靶標,以健康醫療大數據驅動精準醫學研究,實現個性化治療。

推動個人健康管理“三化”。精細化、一體化、便捷化是個人健康電子檔案的優化目標。隨著健康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匯聚個人全面健康信息、覆蓋全體居民的電子健康檔案雲平臺,能讓每個人都擁有一份標準化的電子健康檔案,並能及時方便地獲取健康醫療數據。電子健康檔案雲平臺的建設有助於推動慢性病、傳染病、疑難複雜疾病等在線病情跟蹤與諮詢,減少重復檢查帶來的時間和經濟負擔,使個人健康管理更加精細化。基於電子健康檔案開發的疫苗接種提醒、處方遵從性提醒、藥物相互作用提醒等功能,將有助於實現集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于一體的個人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同時,通過電子健康檔案分析全人群健康狀況、發病和患病情況,將獲取異常公共衛生事件情況,提高公共衛生監控的覆蓋面和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響應速度。

服務模式向個性化和智慧化轉變。移動互聯和人工智慧是創新健康醫療服務模式的重要技術支撐。比如,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等收集個人健康數據,分析個體體徵數據、診治數據、行為數據等,應用自身量化算法、高維分析方法等大數據處理技術,預測個體的疾病易感性、藥物敏感性等,實現對個體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和個性化用藥、個性化護理。同時,移動互聯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將催生健康服務新業態,使居家養老、居家護理、醫養結合等健康服務更加智慧化和便捷化。而基於社交網絡的患者交流與醫患溝通將更加普及,健康醫療機構可以更多地借助社交網絡平臺等與患者溝通,根據患者需求推送更適宜的服務。

努力實現數據開放共享與隱私安全保護的平衡。數據開放共享是健康醫療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目標。隨著大數據應用價值的迅速顯現,一些國家開始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以促進社會應用創新。自2009年開始,美國、英國等國家先後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國家統一數據開放平臺。但數據開放共享也對個人隱私與數據安全帶來嚴峻挑戰,在開放共享的同時必須強化健康醫療信息安全的技術支撐。一要加強健康醫療行業網絡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網絡信任體系建設,提高信息安全監測、預警和應對能力;二要建立信息安全認證審查機制、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影響評估體系,以流程化、制度化確保信息安全;三要從技術上採取數據封裝、數據分離、去除個人標識信息等措施以保護個人隱私。(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代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