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健康扶貧 辰溪農民樂享“醫療紅利”

2016-10-30 10:54 來源: 湖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感謝健康扶貧政策的實施,要不然只能躺在家裏受罪了。”日前,辰溪縣後塘瑤族鄉漩灣村貧困村民陳田玉報銷大病救助各項費用後説,她因患宮頸癌花了16萬餘元住院治療費用,自己出了4.7萬元,其餘都報銷了。

據統計,從2015年以來,辰溪縣農村共有1897名貧困人員享受了大病醫療救助。

在辰溪縣,大病醫療救助只是健康扶貧項目之一。縣委書記楊一中説,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者佔全縣貧困人口42.2%,針對這一實際,從2013年起,縣裏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為貧困群眾撐起健康“保護傘”。

“三位一體”破治病難

“貧困群眾患大病可報銷3次醫療費。”辰溪縣黃溪口鎮大灣村一位姓陳的村民告訴記者,她患胰腺癌,因家庭貧困原本打算放棄治療,得知貧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政策後,入院動了手術,花費19.79萬元,共報銷了13.75萬元保險和救助金。

辰溪縣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後,逐年提高醫療費用報銷限額,以保障大多數群眾就醫需求,但對癌症等大病患者來説,依然是杯水車薪。

為解決重大疾病患者“治病難”、“因病返貧”問題,辰溪縣以改革破題,于2015年在懷化市率先啟動向商業保險機構購買新農合參加人員大病醫療保險。同時,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制度相銜接,當年又出臺大病醫療救助管理暫行辦法,在享受基本醫療政策報銷和大病商業保險補償後,醫療費用支出仍存在特別困難的大病患者,由民政部門給予救助。

“環環相扣惠群眾。”辰溪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説,縣裏建立的基本醫療為基礎、商業大病保險為補充、醫療大病救助為延伸的“三位一體”醫療保障救助體系,大大減輕了農村患大病貧困群眾的負擔。

建立檔案精準施治

走進辰溪縣柿溪鄉溪口村,青山綠水間,一棟白墻紅瓦的建築特別顯眼。這裡是村衛生室,室內設問診室、治療室、藥房等,還為村裏貧困人員建立了健康檔案。

近年來,辰溪縣將全民預防保健與脫貧攻堅相整合,村村建立了標準化衛生室。根據當地貧困群眾情況,免費提供不同的體檢項目,併為貧困人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與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臺賬,從而準確掌握其所患疾病、家庭經濟狀況、醫療費用開支等情況。

同時,根據體檢結果,將貧困人員分為一般人群、及時跟蹤人群、慢病高風險人群、疾病人群等,分別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實行精準預防保健管理,讓每個病人得到個性化治療。對貧困戶中的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急、慢性病患者,實施“2+1”精準管理,即由1名預防保健員和1名鄉村醫生負責管理1名患者。

“我們貧困戶也有‘保健醫生’。”修溪鄉八家塘村村民童階秀在體檢中查出高血壓疾病,村衛生室隨即對她進行“2+1”管理,定期測量血壓,服用降壓藥,開具清淡飲食清單,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關口前移抓好預防

在辰溪縣辰陽鎮周家人村,記者聽到一個“老馬”不識途的故事。該村72歲的村民周玉如在外帶孫子3年,2016年1月中旬回家,看到原來村口和溪裏的垃圾不見了,通到家門口的水泥路乾淨整潔,擺放整潔的農家小院清爽利落,還懷疑是走錯了地方。

周家人村的變化,得益於辰溪縣從2013年以來,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全縣大力實施改水改廁,依照“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模式,分類減量處理生活垃圾,100多條溪河污染得到遏制。投入1.34億元,解決了農村31.71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先後邁入了“全省城鄉環衛十佳縣”、“省級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行列。

“沒有農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辰溪縣委副書記謝建軍説,確保群眾健康,不僅要讓疾病得到治療,還要從源頭抓起,關口前移,抓好預防和保健工作。除了搞好環境衛生,縣裏還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投入1800萬元,在272個行政村建立了運動健身場所。

9月26日傍晚,在辰溪縣火馬衝鎮太橋村文體活動廣場,村民們正在打籃球、練單杠、跳廣場舞等。村民許桂秀説:“通過體育鍛鍊,我患病的次數少了。”

9月25日,長沙自駕遊客吳炳等人來到辰溪縣黃溪口鎮雙家溪村農家樂吃午餐,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菜盤內擺上了公用筷子。村民米仁樂介紹,縣裏倡導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今村裏紅白喜事辦宴席普遍用公筷。

辰溪縣衛計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15年全縣報告傳染病數較上年下降了4.13個百分點。(記者 肖軍 黃巍 通訊員 廖聲波 陳雍容)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