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文化+”新成果競相涌現

2016-10-31 07:2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北京文博會簽署各類協議金額958億元,文創産業融合發展初顯成效——
“文化+”新成果競相涌現

10月30日下午,歷時4天的第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主場活動圓滿落幕。據不完全統計,本屆文博會期間,來自海內外文化創意産業界及相關業界的近200萬人次參與,共簽署文化創意産業的産品交易、藝術品交易、銀企合作等協議總金額958.33億元。

與往屆相比,這屆規模更大,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特色十分明顯的北京文博會,共吸引來自海內外文化創意産業界及相關業界的近200萬人次,參與了展覽會、推介交易、論壇會議、創意體驗及分會場百餘場次活動。

原創內容産業化生機勃勃

走進設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的文博會主展場,各種令人驚艷的文化創意産品琳瑯滿面。這裡集中展示的文化産品,挖掘出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並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特別是大批老字號、非遺變身時尚典範,創造了非遺産業化傳承新模式。

今年5月,有“中國布鞋第一家”之稱的內聯升與光線傳媒合作推出“大魚海棠”系列,傳承中國手藝的工匠與潛心製作國産動畫的工匠,攜手在傳承中創新。布鞋設計師們從國産動漫精品《大魚海棠》中獲得靈感,創作了該系列6款作品——鯤的剪影、海棠花、海水(兩種)、魚紋(兩種)。沒想到,這次跨界合作,讓做傳統中國布鞋的內聯升收穫了時尚元素,意想不到地走紅。

全國文博單位文化創意聯展中的獲獎産品,則把高大上的文物轉化為日常用品。其中,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陸羽茶具套裝、內蒙古博物院的蒙古族公仔娃娃系列、南京博物院的民國女性系列等,都是近年博物館開發創新的代表性成果。

聚焦出現在文博會上的內容産業,不難發現大批原創品牌正在崛起。中國線裝圖書文化産業發展聯盟推出的大批國學精品令人驚嘆;字裏行間、雨楓書館重點展示的當代出版讀物讓人駐足;北京國際電影節、2016北京電視劇精品展新作迭出;拍攝2000多部影視作品、出産了近半數票房過億的國産大片的北京懷柔,展示出“中國影都”的風采。

“文化+”助産業轉型升級

每年的北京文博會,都是觀察我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的窗口。從本屆文博會看,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體育、文化+教育……以“文化+”為代表的文化創意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成果、新業態,成為推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同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成為文化産業的新熱點,正在深刻改變文化産品的生産與傳播方式。

本屆文博會處處可見VR的身影。遊戲平臺“文化尋寶”是國內首創的親子互動文化教育平臺,融合VR、AR等展現手段,構建互聯網+文教的新形式;在北京海淀、昌平展區,VR重現了圓明園、十三陵盛景;新聞出版與廣播電影電視展區首次設立VR體驗區,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在中關村VR産業園,一批全國最優質的VR産業創新資源已完成聚集,正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虛擬現實創新中心。

文化+旅遊催生了大量的旅遊新業態。全球第一VR動景平臺“塔購”成為中歐“一帶一路”智慧商旅的協同平臺;全球首創的出境旅行智慧搜索引擎“妙計旅行”,可以定制最優旅行方案並打包成可供購買的實際行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體感運動品牌“愛動”,開創了全新的健身模式;專業移動健身App Keep,具有健身、跑步、電商三大功能,可以隨時隨地應用。

“文化+”的火爆,也體現在本屆文博會的簽約、成交數據中。本屆文博會上,文化創意産業的産品交易、藝術品交易、銀企合作等協議總金額達958.33億元。文化科技類項目簽約額超過三分之一,顯示出“文化+科技”引領文化創新的鮮明特色;而設計創意類項目佔總簽約額的15%,則體現著原創內容産業的勃勃生機;貿易類項目簽約額佔比27%,比上一屆增加一倍以上。今秋,中華文化“走出去”碩果纍纍。(記者 楊學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