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就地高考,不能等也不能急

2016-10-31 17: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昆明10月31日(記者 白靖利)乘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就地高考這塊教育改革“難啃的骨頭”有了被啃動的跡象。黑龍江、遼寧、福建等多地近日相繼啟動高招報名,明確了隨遷子女的高考報名標準。如何因勢利導,進一步改革完善社會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等,讓高考實現更大程度的公平,才是高考改革的最大看點。

允許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就地參加高考,在推進教育公平方面無疑具有重要分量。以進城務工群體為代表的流動人口,為城市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他們及其子女理應享有與付出相稱的待遇。否則不但有違公平,恐怕也無法讓他們安心參與城市建設。

就地高考目前面臨兩大難點,一是相對發達的城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心存顧慮,擔心教育資源再分配傷及自身利益,而所在地居民也擔心隨遷子女就地高考會攤薄錄取機會;二是久治不愈的“高考移民”頑疾也在侵蝕著教育公平。

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堅決啃下去。好的制度關鍵在於嚴格的落實。接下來,在條件明確的基礎上,各級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門應當狠抓落實,確保“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實行就地高考政策首先應區分好隨遷子女和“高考移民”。在執行過程中應該公開報名情況,接受公眾監督,防止暗箱操作,對“人籍分離”“空挂學籍”“學籍造假”等弄虛作假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這樣才能既保障隨遷子女考試和錄取的權利,又不讓“高考移民”有鑽空子的機會。

就地高考問題不能久拖不決,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於涉及的區域、部門、人數眾多,解決這個問題不能不分情況、地域地“一刀切”。在加強對家長職業、住所、社保和隨遷子女學籍管理的基礎上,還應在相應的範圍內,盡力增加高考錄取指標。在現行高考錄取制度下,提供適當的增量,為當地戶籍考生和隨遷子女提供更公平的升學機會,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就地高考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就地高考的根源在於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由此産生的教育資源分佈差異。從這個層面來説,加快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的發展,逐漸縮小各地區教育資源的差距,乃是治本之策。而深入推進高考改革,改變“一考定終生”制度並擴大高校自主招生,應當是高考改革的大方向。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