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改革之道“去杠桿”——三季度經濟形勢述評之九

2016-11-01 15:2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吳雨)隨著去杠桿任務不斷推進,我國企業負債率正逐步下降。截至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但全面落實去杠桿仍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為實體經濟發展輸送健康“血液”。

日前,國務院出臺的《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提出了七條主要途徑,為逐步破解企業去杠桿難題指明了改革線路圖。其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正以改革為推手,向暫時困難的好企業施以“援手”,為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打開“新天地”。

當下,實體經濟杠桿率較高,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加劇,一定程度上導致債務風險上升。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債務總額為168.48萬億元,全社會杠桿率為249%。而此次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直奔降低企業杠桿率而來,通過把需要付利息的債務融資變成無需支付利息的股權融資,解決企業資本面臨的難題,防範債務風險。

前不久,武鋼集團和雲南錫業集團分別與建設銀行簽訂去杠桿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這兩家國企率先嘗試此輪“債轉股”。根據協議,武鋼240億元的轉型發展基金到位後,預計可以降低企業杠桿率10個百分點;雲錫集團近百億元投資資金到位後,預計將降低企業資産負債率15個百分點。

債轉股的好處顯而易見,卻又不止於此。如果把握好市場化和法治化的原則,債轉股在豐富金融市場“工具箱”的同時,將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增加一份擔當。

通過市場化選擇債轉股對象,有前景的企業可以獲得更有效的支持,有利於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優勝劣汰;與此同時,債轉股的實施機構不是簡單地將債權轉化為股權,而是將以股東的身份積極參加公司治理,有利於企業改組改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此外,債轉股還利於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提高全社會直接融資比重,優化融資結構。

作為此輪債轉股中“第一個吃螃蟹”的實施機構,建設銀行債轉股項目組負責人張明合認為,市場化、法治化推行債轉股,一方面,可以盤活存量資産,債轉股後騰挪出的信貸資源可以按照供給側改革的要求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可以化解潛在的不良貸款,用時間換空間,實現商業銀行風險緩釋,避免風險累積;此外,可以使銀行的資金向好的企業傾斜,提升銀行的經營能力,加快銀行的轉型,成為連通企業與投資人的紐帶。

當然,每一次改革都要面臨一定的風險,需要未雨綢繆。在債轉股未正式推出前,曾有不少擔心:此輪債轉股會不會成為個別企業的“免費午餐”,演變為惡意逃廢債?實施債轉股過程中,政府會不會強行拉郎配?債權和股權風險會否傳遞?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以“三個不”和“三個強化”予以回應,即不兜底、不強制、不免責;強化監管、強化信用約束、強化追責。“債轉股由各相關市場主體自主決策,風險自擔,收益自享。如果形成損失,該誰負責誰負責,政府不承擔損失的兜底責任,不提供免費的午餐。但確認有資産損失,這個代價必須由原股東先擔責。”

“市場化債轉股操作不當,會導致風險從企業傳遞給投資者、金融機構和政府,從而引發系統性風險。”建行副行長龐秀生認為,必須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通過紮實穩妥開展試點,不斷總結經驗,為市場化債轉股工作的全面鋪開和持續開展夯實基礎。

日前,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等17個部門和單位組成聯席會議,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和協作配合,有序推進降杠桿工作,組織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試點就是主要職責之一。

專家表示,債轉股涉及政府相關部門、企業、投資者、銀行及實施公司等多個方面,需要大量內外部溝通、協調工作,要想統籌協調有序開展,防止颳風式的一哄而上,勢必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綜合施策。以改革之道,為實體企業轉型發展保駕護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