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面實施雪龍探極工程”——訪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

2016-11-02 17: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2日乘坐“雪龍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遠征南極。這次南極考察有哪些新看點?近年來我國極地工作進展如何?未來幾年極地工作的戰略任務怎樣制定?如何確保其順利實施?科考隊出征南極之際,新華社記者就以上問題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

南極考察新看點

問:這次南極科考隊遠征南極,有哪些新看點,有哪些新發現值得期待?

答:這次南極考察新看點頗多:

隨著雪龍探極工程的實施,我國南極考察進入新境界,邁向國家戰略需求、轉向國産裝備化、轉向國際治理的“三個重要轉變”思想開始指導考察實踐行動。

我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繼去年成功完成南極測試飛行的基礎上,本次將進入業務化應用試驗階段。其中,世界上首次執行該飛行降落冰蓋最高區域冰穹A的計劃,這在國際南極航空歷史上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南極中山站、長城站和內陸考察沿線,將執行更高標準的環境保護政策,投入一批環保新設備、提升環境治理能力,以綠色發展理念提升國際南極事務話語權和影響力。

開啟我國南極考察“海洋、陸地、航空”立體化、業務化協同考察新紀元,這次南極考察隊的活動空間將刷新紀錄。

不斷拓展國際交流和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考察隊將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俄羅斯、新西蘭、印度、智利、韓國和巴西等國家開展後勤支持和科學合作,加速邁向南極強國的進程。

極地工作新進展

問:過去一年裏,我國極地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如何評估30多年的極地考察工作?

答:去年我國成功實施了第32次南極考察和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雪鷹號固定翼飛機裝備極地考察並成功首航南極;我國自主研發的極地全地形車裝備南極考察,極地裝備技術國産化研究邁出新步伐;第七次北極科考圓滿完成國家專項“南北極環境綜合考察和評估”的北極調查任務。

在極地研究方面,我國在南大洋生態系統動力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與生態過程、南極深冰探測與冰蓋研究、南極天文、極地大氣與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海冰、生物多樣性與基因資源、南極隕石與地質學、極地遙感與大地測量、極地工程和裝備技術研發,以及極地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進展。

在考察能力建設方面,新建極地科學破冰船項目將於年底前開工建造;國家極地檔案館業務樓結構封頂,極地樣品(標本)儲藏與低溫工程實驗樓工程建設年內開工,國內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

在國際合作方面,成功實施首次中俄聯合北極科考,開展了東西伯利亞海多學科綜合考察;啟動中國—格陵蘭北極研究合作,中—冰聯合極光觀測臺主體建築結構封頂,召開中芬北極旅遊圓桌會議與“北極可持續發展:機遇與全球化挑戰”主題研討會,中國—北歐北極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回顧極地考察30多年的工作,我們已經建立了完整的極地考察研究工作平臺和體系,深入而廣泛地開展了科考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成果。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考察研究取得具有重大價值和影響的科學成果數量不多;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有限;為國際極地治理提供的政策建議和公共産品還很不夠。

“十三五”戰略任務:深入開展極地保護和利用研究

問: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快速發展,世界各國對極地重要性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極地工作“十三五”期間的戰略任務如何科學制定?

答:“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極地工作“十三五”的戰略任務是:在繼續極地研究、科學認知極地的基礎上,深入開展極地保護和利用研究。

——把國際極地事務重大問題弄清楚,深入研究南北極在全球氣候系統,以及全球政治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為國際極地治理作出我們的貢獻。

——把極地的環境本底和氣候變化趨勢搞清楚,開展南北極未來的氣候動力學與生態系統響應預測研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保護極地生態環境提供政策、措施等公共産品。

——圍繞極地大氣、海洋、冰蓋、生態、日地相互作用和氣候變化規律、南極天文等極地科學前沿問題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在預測全球氣候變化和探索宇宙起源等重大問題上作出我們的貢獻。

——積極開展極地環境、生物基因和北極航道等利用研究,科學認識極地環境與社會的脆弱性和恢復力,有效支撐南北極可持續發展。

3大舉措確保戰略任務順利實施

問:如何保障極地工作“十三五”戰略任務的順利實施?

答:我們將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確保極地工作“十三五”戰略任務順利實施。

——完善極地工作頂層設計。改革和完善極地工作的體制和機制,建立規範的極地考察工作平臺管理體系,實現極地考察良好的工作秩序、高效的資源利用和有效的環境保護。圍繞國家極地戰略需求和國際極地科技前沿,建立保障氣候變化研究、極地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業務化工作體系。

——全面實施雪龍探極工程。加強極地戰略研究,開展國際合作,新建南北極科學考察站,完善極地考察站戰略佈局;新建極地科學破冰船,添置新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構建極地區域陸—海—空立體觀測和考察保障體系;加強極地工程技術研究,提高我國極地衛星遙感以及空間、大氣、冰雪、生態和海洋環境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創新能力;建立長期、系統和網絡化的極地環境綜合觀測和預測/預報業務化工作體系,提高我國極地環境和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能力;加強極地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交叉研究與國際合作,增強我國參與國際極地治理能力,使我國的極地事業邁上一個新臺階。

——加強極地立法、政策制訂和發展規劃工作。加快《南極條約》的國內立法工作,建立極地活動的行為準則與規範;制訂南北極國家政策和極地長遠發展規劃,確立極地事業的國家需求和發展目標,明確極地工作的重點和優先領域;履行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南極條約》協商和南極環境保護,參加北極理事會科學工作組工作和國際北極治理規則制訂。

我相信,“十三五”期間我國極地工作必將獲得更好地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極地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