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蘇州到里加——中國-中東歐合作一年間

2016-11-04 12: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布魯塞爾11月4日電(記者 鄭江華 帥蓉)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即將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此次會議將盤點一年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成果,併為下一階段合作作出規劃。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又稱“16+1合作”,是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為深化傳統友誼、加強互利合作而創建的合作平臺。分析人士認為,雙方一年來合作亮點紛呈,未來合作潛力巨大。隨著中國與歐盟就“16+1合作”進一步增信釋疑,這一合作機制將獲得更大發展。

亮點紛呈 展現示範效應

去年11月,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蘇州舉行,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兩份重要文件,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在各領域的合作確定了大方向,規劃了新藍圖。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説,自蘇州會晤以來,雙方大力落實蘇州綱要,推動“16+1合作”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亮點紛呈,産生了示範效應。

從具體項目上説,波黑斯坦納裏火電站項目今年9月竣工,這是首個使用“16+1合作”機制100億美元專項貸款額度的項目,在“16+1合作”中具有標誌性意義。

今年5月,羅馬尼亞正式宣佈由中國廣核集團(中廣核)參與開發、建設、運營及退役處理的切爾納沃德核電站3、4號機組項目為國家優先投資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達70多億歐元,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之間迄今規模最大的合作項目。

備受矚目的塞匈鐵路項目塞爾維亞境內路段已于2015年底開工。此外,匈牙利國會今年4月批准了該項目匈牙利段開發、建設和融資合作協議,為這一“16+1合作”旗艦項目全面啟動掃清了障礙。

除基礎設施和産能合作外,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中醫藥、農産品、金融網絡等領域的合作也不乏亮點。

自“16+1合作”機制啟動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已穩步通過互聯互通優化了雙方貿易結構,拓展了雙方貿易領域,産生了良好示範效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達56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28%。

王義桅説:“‘16+1合作’機制呼應了中東歐國家的‘向東看’政策,深化了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水平,對其他地區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産生了示範效應。”

高度互補 蘊含巨大潛力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具有良好基礎,中國在基礎設施、産能裝備領域積累了較為成熟的技術和經驗,而中東歐國家普遍面臨改善基礎設施的任務,但又面臨資金和技術瓶頸。因此,“16+1合作”契合了雙方的需要,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比利時歐洲學院歐中研究中心主任門鏡坦言,中東歐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經濟狀況不是特別好,需要外部資金投入。“而中國現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從地圖來看,雖然這一倡議最終輻射到西歐,但其重點還在中東歐國家。”

王義桅説,中國—中東歐合作的基礎在於雙方經濟互補性強,尤其是在産能裝備和互聯互通領域,雙方合作潛力巨大。值得一提的是,中東歐國家有“三河”(易北河、奧得河、多瑙河)通“三海”(波羅的海、亞得裏亞海、黑海)計劃,中國則在推進連接中東歐與南歐的中歐陸海快線項目,這兩大雄心勃勃的計劃在“16+1合作”機制中找到了契合點,蘊含無限合作潛力。

增進互信 促進中歐整體關係

中國在推進“16+1合作”過程中,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與歐盟的關係。

歐盟智庫“歐洲之友”政策主管莎達·伊斯蘭説:“歐盟過去對‘16+1合作’有不同看法。近年來歐盟的態度有較大轉變,逐漸對此表示理解。”

門鏡説:“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肯定不是為了分化歐盟。中國應與歐盟做更多的溝通,不要因‘16+1合作’而影響中歐關係。”

王義桅認為,歐盟現在認識到“16+1合作”有助於消除歐盟成員國間的發展差距,正以積極心態看待這一機制。

“16+1合作”機制啟動伊始,中方就表示願意邀請歐盟參與。隨著中歐雙方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16+1合作”在釋放潛力、加速推進的過程中,也將有力推動中歐整體關係向前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安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