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質變”“融合”“自主”——三大關鍵詞解讀中國空軍裝備發展新成就

2016-11-04 19:0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珠海11月4日電(記者 張汨汨)中國航展于11月4日迎來首個公眾開放日,空軍裝備展區再次萬眾矚目,多款自主研發的高新武器裝備引爆現場一個又一個熱點,變革的氣息撲面而至。空軍裝備部綜合訓練局局長王中華用“跨代”“融合”“自主”三個關鍵詞,向新華社記者解讀空軍裝備發展中正在發生的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關鍵詞一:質變

中國航展迄今已舉辦11屆,空軍始終是其中的亮點與焦點。對照20年的歷程,王中華用“四個突破”來歸納本屆空軍展示裝備背後隱含的深意:“一是裝備種類和數量上的突破;二是從現役裝備到在研裝備的突破;三是單一裝備展示到成體系展示的突破;四是戰術性裝備到戰略性裝備的突破。”

一系列突破,印證了空軍司令員馬曉天的論述:空軍戰略轉型全面推進,目前正處在由量變積累到質變跨越的關鍵時期。

王中華認為,這種質變可以從“兩個跨代”的層面去理解:一是主戰裝備的跨代,二是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能力的跨代。

新一代的隱身戰鬥機、大型軍用運輸機、遠程巡航導彈……從一部部具有“戰略”意味的重量級裝備中可以清晰看到,空軍對戰略力量的展示更加突出,這正是其轉型建設在裝備上的具體體現。

“空中作戰力量”“防空反導”“預警探測”“戰略投送”和“空降兵裝備”……本屆航展,空軍首次以板塊的形式在航展上做公開展示。

“板塊,也可以理解為體系裏面的‘子體系’。”王中華説,這種作戰力量的體系構設不僅反映在展覽上,事實上已貫徹于空軍作戰力量的建設中。

“空軍建設發展進步是全面系統的,不是局部單點的進步,而是一個整體的進步。”王中華説。

關鍵詞二:融合

“空軍高度重視軍民融合,積極推動軍民融合,特別是在武器裝備研發領域,軍民融合的力度更大。”王中華説。

航展現場,許多新型武器裝備來自工業部門的推薦,更有許多是由民營企業積極推薦參展的。“之所以有這麼多成果,有軍方需求牽引的因素,也是國內各種力量通過‘民參軍’方式積極參與的成果。空軍武器裝備在軍民融合領域裏面,做了大量全面深入系統的工作,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效果會越來越能夠顯現。”

王中華用一個例子來舉證空軍在高新武器研製中的深入參與——“那就是試飛員群體。”

在武器裝備的孕育和定型階段,試飛員憑藉自身極高的技術素養和戰術素養,既是武器裝備的試驗者,也是其設計者,同時也是戰術動作的開發者。這種深度參與,同時也為新裝備儘快形成作戰能力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而在更深層次上,空軍在裝備研製發展的需求牽引、方向引領上更加系統、科學、理性,“通過戰場來拉動市場,通過市場來助力戰場,從而實現雙贏、共贏、富國、強軍。”

在這種拉動之下,國防工業發展日益繁榮,結出纍纍碩果。王中華比喻,中國空軍的“買方市場”正在形成。

“過去是‘有什麼就得要什麼’,而現在,我們有選擇了,並且還可以挑剔地選擇。”王中華説,軍民融合的國家戰略,在空軍裝備發展領域已經有了切實的成績。

關鍵詞三:自主

在航展現場,當觀眾為運-20的空中展示而驚嘆,為轟-6K的神威凜凜而振奮時,王中華卻提醒:一型或幾型武器裝備,只能碎片化地展示一個軍種的側面;而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變化。

“以前,我們要麼學你、要麼學他,新裝備中總有‘測繪仿製’和‘對外合作’的影子,但現在,我們已實現了完全的自主研發,也就是説,空軍的裝備發展已經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王中華説。

這種道路,是從單點到體系、從碎片到系統、從應對現實到應對前瞻的全方位前進。

而面對某些“類似”“相象”的議論,王中華十分坦然:作戰飛機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是共有的,就像鳥一定要有翅膀,飛機一定要有雙翼。然而,相似之中一定會有相異,因為“各國有各國的需求,有特殊性才有存在的價值”。

“我們對我們選擇的道路充滿自信,對國防工業現有能力充滿自信,對軍隊國防和改革新的體制和保證充滿自信。未來我們一定能夠建設一支全新面貌的戰略空軍,建設一支空天防禦力量體系,實現空軍戰略轉型。”王中華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