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德合作30年深耕人類可持續發展“沃土”

2016-11-06 17:5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成都11月6日電(記者 葉含勇)在第十六屆西博會“青島中德生態園”展區,一幢造型獨特的五層建築模型格外引人注目。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房子的屋頂密布太陽能電池板,樓內結構設計高效節能、四季恒溫,每年可因此節約一次能源消耗13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664噸,與中國現行節能設計標準相比,節能可達92%以上。

“由於能源匱乏,節約是德國利用能源的一貫政策。”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高級項目經理尹玉霞説,作為德國聯邦政府企業,該機構自1981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目前已和全球130多個國家建立合作關係,其中與中國的合作歷史就有30年。

2009年,中德兩國政府啟動中德能效合作項目,作為該項目的執行方,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主要致力於為中德能源領域的雙邊對話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而日前在成都舉行的中德能效技術論壇,正是中德雙方積極實現節能低碳綠色發展的又一創新探索。

在為期一天的交流中,來自中德兩國相關機構和企業的300多位能效專家,圍繞建築、交通、工業、用電能效及可再生能源等主題設立4個分論壇深度碰撞,氣密性建築、可持續交通、綠色工業園等話題引發與會者廣泛共鳴。

“每輛Car2Go(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可替代11輛私家車,能減少14公噸溫室氣體排放。”戴姆勒股份公司旗下的Car2Go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瑞納·貝克爾説,該系統在降低機動車保有量、緩解空氣污染和節能環保等方面正在發揮積極作用,“今年4月我們將它引進重慶,現在我們也想把它帶到成都來”。

“談到能效,中國同行喜歡談技術,但德國人更注重轉變觀念。”尹玉霞説,德國民眾可以用煤電、核電、可再生能源電,但許多人都會選擇更貴的可再生能源電,“一位德國司機告訴我,如果真能實現少燒煤、少用電,使用可再生能源越多,我們就會得到更多”。

隨著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民眾能源危機意識的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也正在中國凝聚越來越多的共識與實踐。本次論壇上,成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程果特別分享了成都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開展的“開發區能效和産業共生”項目。

“我們在全國國家級新區中率先建立基於節本增效的能效服務網絡小組,在西部率先建立基於‘廢物’交換的産業共生網絡,累計為11家成員企業提出了108條整改建議,一共促成11對企業之間形成産業共生配對。”程果説,雖然合作項目已經到期,但能效革命的理念正在園區生根,“我們的能效服務網絡小組目前已經做到了第三期”。

尹玉霞透露,預計12月初,中德兩國相關部門將在柏林簽約,在中國積極推進城市節能、工業能效審計、能效服務網絡小組等3個能效示範項目,深耕可持續發展“沃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