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動力

2016-11-08 21: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韓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7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開幕。這是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人們期待,這次會議能夠成為一次“落實行動”的大會,為人類共同的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繼續提供前行動力。

過去的11個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走過了從達成、簽署到正式生效的過程,進度遠超預期,成為歷史上批約生效最快的國際條約之一,顯示出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勢頭。在此進程中,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發揮了關鍵推動作用,成為帶動全球氣候治理邁向新階段的強大動力,贏得了世界掌聲。

中國始終以積極和建設性態度參與氣候變化談判,為改善全球氣候治理帶來政治動力。

巴黎氣候大會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責任區分等問題上爭執不下。中國領導人與其他國家領導人密集協調,尋求最大公約數。最終,中國與美國、法國、印度、巴西等主要經濟體分別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多個聯合聲明,為《巴黎協定》最終達成奠定了基礎。

巴黎大會期間,中國領導人針對《巴黎協定》提出4點建議,既立足當下,又面向未來;既堅持原則,又體現靈活;既指出現實路徑,又包含長遠謀劃,得到廣泛贊同。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説,中國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巴黎氣候大會的成功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大會後,中國作出表率,在今年4月22日《巴黎協定》開放簽署首日簽署協定,並於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前夕批准協定,釋放力促協定儘早生效的積極信號。作為主席國,中國還推動二十國集團首次發表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中國智慧、中國誠意和中國擔當,推動全球氣候談判進程不斷向前邁進。

中國以新理念、新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增添行動力。

面對日益增長的資源和環境壓力,中國從自身和人類共同利益出發,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罕見力度治理污染、保護生態,以科技和機制創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目前中國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國。最新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中國碳強度累計下降20%,超額完成先前17%的目標;2015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2%,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設定的目標;森林蓄積量增至151.37億立方米,提前實現預定目標。綠色發展新模式,正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

“中國正通過創新實踐,採取應用綠色技術等措施減緩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促進綠色就業和經濟增長,值得其他國家借鑒,”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説。

中國以正確義利觀深耕國際氣候合作,為完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提供牽引力。

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國宣佈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並已啟動在發展中國家設立10個低碳示範區,開展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與此同時,中國還與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合作,加快推進碳市場建設,鼓勵打造産學研結合的創新聯盟,力爭在全球發揮示範作用。

在杭州峰會上,中國推動將“綠色金融”首次列入G20重要議題,並倡導設立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引導各方提高對綠色金融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水平,為應對氣候變化尋覓融資新途徑。

行勝於言。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世界已越發清晰地感受到澎湃的“中國動力”。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誠意、有決心、有能力作出自己的貢獻,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推動《巴黎協定》有效實施,推進協定後續談判,推動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