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改革方案》解讀

2016-11-11 11:32 來源: 海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 我省為什麼要出臺《海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耳目與基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國家打出“1+6”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組合拳”, “1”就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6”個配套文件就有《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強調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通過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新格局,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附件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路線圖、時間表提出編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改革方案的要求。

2 我省出臺《方案》有什麼意義?

目前,我省環保、海洋、國土、水務、氣象等各有關部門均建立自己獨立的監測機構各自開展各項監測工作,除共同執行少部分國家標準外,各部門大多執行本部門制定的環境監測行業技術標準,部門之間監測活動相對封閉,缺乏聯合協作機制。《方案》將我省生態環境監測點位布設當一盤棋考慮,在滿足各部門生態環境監測需求的基礎上,優化了生態環境監測的監測點位,避免重復建設。同時,全省多數市縣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薄弱。《方案》創新監測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部門高效聯動工作協調機制,統一規劃,形成有利於運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工作格局。此外,為解決目前我省監測數據傳輸網絡和共享機制不健全,信息發佈渠道不統一、發佈口徑標準不一致導致政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受到影響等問題。《方案》建設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實現省生態環境保護廳與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農業、衛生、林業、氣象、海洋、統計、測繪、安監等部門的生態、環境質量、污染源數據集成共享,並與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大數據平臺對接,同時加強大數據應用,構建生態環境信息共享和統一發佈機制,有效服務於政府環境管理,確保發佈權威性,滿足公眾知情權。

3 《方案》有哪些具體的內容?

《方案》由現狀及問題、總體要求、建設任務、改革任務和保障措施共五個部分構成。《方案》在分析我省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基礎上,以“堅持統一規劃、全面設點、數據共享、測管聯動、依法追責,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實現‘多網合一’,‘一張網’滿足多部門基本需求,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為總體要求,提出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任務6項與改革任務4項,同時明確建設任務和改革任務的責任單位,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到2020年,實現省以下環保監測機構垂直管理,初步建成統一規劃、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天地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和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實現各類監測數據互聯共享,監測信息統一規範發佈,更好地為海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質量考核等提供技術支撐。

在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完善了環境空氣、地表水、飲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土壤、噪聲、輻射等8個環境要素質量監測網絡。至2020年,基本形成全省城市(鎮)、農村、區域輸送通道、重點旅遊度假區、重點産業園區、背景區六大功能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建立主要河流湖庫、重點水功能區及入海小河流水質監測網絡,加強人口密集區城鎮水體水質監測和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建立市縣全覆蓋的城市(鎮)、村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網絡,所有在用的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供水人口在5萬人以上的5個重點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建設水質自動站;建立中部山區少、平原地區多、瓊北地區密,覆蓋全省所有市縣和所有地質單元的地下水監測網絡;堅持省域基本全覆蓋、重點海域突出的原則,建立全省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和重點海洋功能區質量監測網絡;以保護土壤環境為目標,以耕地、飲用水水源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監測為重點,建立由基礎點位、背景點位和風險點位相結合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根據城市規模和建成區範圍,優化現有聲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地級市開展建築施工場地、大型機場等重點環境噪聲源自動監測;建成市縣全覆蓋、敏感區兼顧的省控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γ輻射劑量率和電磁輻射監測點覆蓋到全省各市縣,大氣、土壤和生物監測點覆蓋海南島的東、西、南、北、中部地區以及三沙和敏感區域,水體監測點覆蓋至全省各市縣城市(鎮)飲用水源水和主要河流、湖庫、海域。

污染源監測方面,將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畜禽養殖、生活污水等固定污染源的監督性監測;開展機動車、船舶等移動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推行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的一證式污染源管理,逐步對重點污染源發放排污許可證;督促重點排污企業做好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嚴格執行自行監測相關技術規範,保存監測記錄,並在海南省污染源環境信息平臺公開發佈自行監測信息。

生態系統監測方面,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遙感監測、地面生態監測等技術手段,加強全省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重要濕地等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的多尺度、全天候的生態監測與評估;開展熱帶生物多樣性監測,開發針對重要生態系統、珍稀瀕危物種以及有重要經濟價值和遺傳育種價值的物種資源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技術;開展海洋(漁業)保護區(地)生態、棲息地狀況監測,客觀反映近岸海域海洋生態資源狀況及變化趨勢。

4 《方案》對省以下環保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有沒有明確的改革舉措?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實行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垂直管理制度,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我省按中央部署要求,積極推進省以下環保監測機構垂直管理試點改革工作,探索由省級環保部門直接管理各級監測機構,健全完善全省監測體系,根據功能定位加強監測能力建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