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紅外測水儀助農民賣上“放心糧”——直擊“北大倉”黑龍江玉米收購現場

2016-11-11 16: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11月11日電(記者 王建)在北安象嶼金谷農産有限責任公司收糧服務大廳,來自黑龍江省北安市二井鎮的種糧大戶秦傳寶和其他農民圍在一台測驗水分的機器前,不到10秒鐘,玉米水分含量就出來了。

“非常方便快捷,關鍵是能夠親眼看到化驗水分過程,比較放心。”秦傳寶説。

水分含量是評價玉米品質的重要指標,也是收購商劃等級、定價的主要參考依據,差一個水分,每斤就差一分錢。秦傳寶告訴記者,以前賣糧化驗過程是看不到的,需要等一二十分鐘,總擔心被壓等。

今年是東北地區玉米臨儲政策取消的第一年,誰來收購玉米、能不能賣出去成為社會關注焦點。10月21日,北安象嶼金谷農産有限責任公司開倉收糧。記者9日在現場看到,滿載玉米的挂車一輛挨著一輛,綿延兩三公里。

為提高玉米收購工作透明度,提高化驗效率,確保秋糧收購公開、公平、公正,一些糧食收購企業不僅安裝全程可視系統,而且還購進國際先進的紅外線測水儀,方便農民賣糧。

記者走進化驗現場,化驗員倪東平正在操作紅外線測水儀,只見他把一小盤取樣玉米放在機器底部,點擊一下按鈕,一束紅線射在玉米粒上,幾秒鐘時間玉米水分就顯示在電腦上。倪東平告訴記者,這臺紅外線測水儀價值37萬元,是國際先進的糧食水分測定儀。

化驗員的操作過程,賣糧農民能看得一清二楚。拿到化驗單的黑龍江省克東縣玉崗鎮建國村種糧大戶王洪斌告訴記者説,今天送來了3挂車玉米,水分為26%,價格每斤0.57元。“由於驗水等過程都能親眼看到,這真正讓老百姓賣上了‘放心糧’。”王洪斌説。

截至11月10日,該企業已收購玉米15萬多噸,收糧半徑超過了200公里,最多的時候一天收購1.5萬噸。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