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城鄉播下一片綠意——江西“森林城市·綠色惠民”工程側記

2016-11-12 16:3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昌11月12日電(記者 高一偉)近年來,江西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綠色惠民工程,以創建森林城市打造美麗中國的“江西樣板”,計劃到2020年,全省所有11個設區市將全部建成國家級森林城市。

見縫插綠,播撒綠色鄉愁

家住南昌市新建區的黃建富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一到週末,一家人就驅車到梅嶺國家森林公園中漫步。“每週都會來,回歸森林的感覺太美妙了。”

九派詩廊位於九江市八里湖西岸,全長2.8公里,在這條狹長的“綠帶”上,點綴著記載當地人文風貌的300余篇詩詞。除了供市民休閒,這條“綠帶”還兼具涵養水源、科學實驗等功能。

江西是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大省,數據顯示,江西森林覆蓋率達到63.1%,位居全國第二。然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城鄉分佈不均,對生態承載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森林資源危機。

江西的綠色惠民工程讓環境友好型生活方式重回大眾。近年來,江西在每個縣(市)都新建了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所有縣區新建街道建設與綠化同步,在城市主幹道補植喬木,提升綠蔭密度。通過見縫插綠、拆墻透綠、借地建綠、拆違擴綠,建成了一大批森林單位、森林街道、森林小區。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江西新建森林公園28處,濕地公園60處。截至2015年底,江西各地投入的森林建設資金達79.11億元,共建設鄉村風景林示範點2101個,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32.26萬畝,並呈現逐年增加趨勢。

江西還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積極開展森林鄉鎮和森林村莊創建工作,做好村莊庭院綠化、道路綠化、村旁綠化。眼下,江西正全力營造“綠了城市綠鄉村,綠蔭裏面有鄉愁”。

興林富民,青山就是金山

9年前,“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林改經驗,讓九江市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成為“全國林改第一村”。9年後,村裏的生態農莊已遍地開花。老支書余錦冰説,青山就是金山,旅遊已經成了村裏的主導産業,村民現在吃的是環境飯,發的是生態財。

“這幾年不上山砍樹,反倒是富起來啦!”長水村七里溪生態區的悅山客棧,老闆娘孫功姣高興得合不攏嘴,她指著來客登記簿上的記錄説,“現在每週都要預約,今年我家的民宿純收入已經50萬元了!”

近年來林區禁伐,七里溪的村民2012年就辦起了農家樂。2015年,七里溪累計接待遊客3萬餘人次,旅遊收入300多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上萬元。

江西省林業廳廳長閻鋼軍説,推進綠色惠民工程就是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和經濟功能,增強居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獲得感,積極發展以森林為依託的種植、養殖、旅遊、休閒、康養等生態産業,促進人民增收致富。

“通過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業經濟,積極探索特色鮮明、環保優先、生態優美的興林富民之路,為人們在心中播下一片綠意。”江西省綠委辦專職副主任俞東波説,江西重點發展花卉苗木、森林旅遊、林下經濟等生態富民産業,為老百姓增收致富開闢新渠道。

全民共建,培植生態自覺

讓人們進入森林、享用森林,是江西綠色惠民工程不變的初心。

位於南昌市高新區的艾溪湖東岸濕地漁網縱橫,生物物種豐富,是重要的生態地帶。它的存在有效緩解了艾溪湖水體的污染狀況,併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東岸這片2600畝的濕地是建住房還是建公園?取捨之間,考驗地方政府發展生態的決心。“當時決定建森林濕地公園,絕對是個大手筆!”高新區工委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周友水説,為了給南昌城東留一方美麗的凈土,2007年,森林濕地公園破土動工。

經過9年的打造,如今的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共栽植水生植物70余萬芽、喬木3萬餘株、地被30萬株,建設了氣象科普園、太陽能科技示範屋、茶室、供遊人漫步的棧道以及休憩的小亭,安裝了190余盞環保節能的LED太陽能庭院燈。“這裡的生態好得讓你只想用心去呵護。”市民王安燕説。

2015年,公園裏迎來了一批“高貴的主人”,它們是35隻天鵝和16隻鶴。與一般遊客相比,“護鳥天使”、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候鳥保護中心主任鄒進蓮顯得格外興奮,她將在這裡繼續護鳥愛鳥。

6年前,鄒進蓮從待遇優厚的國企辭職,自願到條件艱苦的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從事珍禽馴養、救護與研究工作,先後救治過200多只鶴、天鵝等候鳥。“我現在也成了這裡的‘留鳥’啦!這片森林這麼美好,大家是真的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了。”

來自上饒市的84歲老人張廣明,是一位戶外攝影愛好者,他戲稱自己是位“追星的80後”。3個月前,他慕鄒進蓮之名來到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這裡每天既有蹣跚學步的孩童,也有鶴發童顏的老人,一進森林,就好像回到了大自然媽媽的懷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