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電影立規 醫産業頑疾

2016-11-13 07:2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此部法律的落腳點在於“促進”二字。降低門檻與政策支持是立法促進電影市場發展的兩大法寶

11月7日,《電影産業促進法》在翹首企盼之中終於出臺,填補了我國電影市場的立法空白。這是整個中國文化産業中為數不多的立法之一,無論之於電影産業還是整個文化産業,它的誕生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談到中國的文化産業,電影業無疑是表現最為亮眼的那一枝。2001年我國電影市場全年的票房尚不足10億元,趕不上如今一部熱門電影的票房收入。借助文化體制改革所釋放的紅利,我國電影市場實現了奇跡般的連年高速增長。如今,《電影産業促進法》的出臺將為電影市場再次注入一支強心劑。

顧名思義,此部法律的落腳點在於“促進”二字。其中,降低門檻與政策支持是立法促進電影市場發展的兩大法寶。具體而言,《電影産業促進法》取消了電影製片單位審批、《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審批等行政審批項目,下放了電影片審查等多項行政審批項目,並簡化了行政審批程序,規範了電影審查標準的制定和公開程序。在政策支持方面,法律設置了“電影産業支持、保障”專章,從財稅優惠、基金引導、用地保障等方面給予了實打實的支持。因此,有業內人士預期,借助法律出臺的東風,電影産業將呈現出“遍地開花”的井噴景象。

實事求是地説,在我國電影産業高速發展的靚麗外表之下,也隱藏著不少的頑疾。票房造假、內容低俗、網絡盜版、從業人員負面新聞不斷等事實早已被大眾詬病已久。玉不雕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材,想要長期保持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就必須給電影産業立下規矩。在規範市場方面,《電影産業促進法》最引人拍手稱快的是對票房造假的重拳出擊。法律規定,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行為最高將受到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懲治,情節特別嚴重的,甚至會被吊銷許可證。此外,法律對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設定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並對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約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秩序的規範將有效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促使電影産業的競爭重回正常軌道,使得從業人員能夠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生産優秀內容之上。

作為文化市場的一支力量,産業屬性從來就不是電影的唯一屬性,唯有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才是電影行業應有的追求。此次電影立法,在維護觀眾權益、維護文化安全等方面做出了有力規定。例如,《電影産業促進法》明確規定了電影院的電影放映質量保證責任、廣告播放時間限制和觀眾安全健康保障責任,明確要求將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納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通過這些措施,法律有效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權益。與此同時,維護文化安全、保護國産電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本法的一大宗旨。法律明確禁止影片含有違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危害社會公德等內容,並通過明確規定電影院放映國産電影的比例要求,更好地加強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度。

雖然《電影産業促進法》《文物保護法》《著作權法》等幾部法律已經出臺,但目前我國文化領域的立法還比較欠缺,文化領域內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尚未建立,主要還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法規、規章甚至是規範性文件來填補,這種狀況在實踐中造成了不少矛盾和問題。有專家曾提出,如何在保持文化活力和社會彈性的同時,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公民文化權利?這些都必須通過文化立法來實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電影第一法——《電影産業促進法》的出臺獲得了文化界空前的關注與好評。人們感受到了文化領域法治建設的速度在加快,腳步更堅實。然而,在興奮的同時,我們依然要看到,我國文化立法空白點尚多,諸多文化領域尤其是新興文化領域仍無法可依,有些部門制定的規範性文件存在衝突等。因此,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當下,希望《電影産業促進法》的出臺能夠為文化立法開一個好頭,推進文化領域法治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李 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