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災減災 堅持民生為先
——河北省全力以赴抗洪搶險救災加快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2016-11-15 10:09 來源: 河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7·19”,對於石家莊、邢臺、邯鄲市的群眾來説,註定要在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跡。

洪水雖然沖毀了堤壩,沖毀了家園,沖毀了農田,但沒有衝垮我省幹部群眾的堅強意志。面對嚴峻的災情,全省上下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唐山重要講話精神,強化措施,落實責任,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大洪、搶大險、戰大災,唱響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抗洪歌,取得了抗洪搶險救災的關鍵性、決定性勝利。

著眼未來,我省正加快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全面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堅實保障。

全力以赴抗洪搶險——

把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黨員率先垂范成為群眾“主心骨”

10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總結大會,159個先進單位和343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在洪災面前,他們把責任扛在肩上,用實際行動展現了燕趙兒女的豪邁氣概,譜寫了新時期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的讚歌。

讓我們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7月19日。那場持續多日的強降雨,在我省中南部多地創下了降雨量的歷史極值,其中石家莊、邢臺、邯鄲的18個重災縣(市、區)損失尤為慘重。

災情就是命令,我省緊急啟動三級防汛應急響應。省委書記趙克志7月20日深夜出差返石,直接到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現場指揮調度。7月21日,他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省長張慶偉在第一時間緊急協調部署,深入一線指導水庫調度和失蹤人員搜救,要求最大程度減少災害造成的生命財産損失。

“集結號”吹響,各地第一時間進入抗洪救災緊急響應狀態。我省成立了由省委書記任政委、省長任總指揮的全省災區群眾安置和災後重建工作指揮部,同時成立3個防汛救災工作組,分別進駐受災最為嚴重的3個市,到一線指揮抗洪救災。結合雨情動態變化,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相關部門加強會商研判,連續7次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認清形勢、細化措施、落實責任,全力做好抗洪搶險各項工作。

模範不模範,抗洪一線看。這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共産黨員發出的動員令,也是廣大黨員幹部自覺的共識。

面對洪澇災害,我省廣大黨員幹部義無反顧、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始終站在抗洪救災和災後重建最前列,用無畏和忘我精神踐行著入黨時的莊重誓言,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黨員是群眾的“主心骨”。在磁縣南王莊村,他是帶領100多名村民,用3天時間從山崖邊搶修出新通道,讓村莊不再是孤島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軍;在讚皇縣,他是左腳受傷,忍著劇痛,拄著雙拐,也要下鄉把救災物資發放到群眾手中的縣民政局局長郝天順;在邢臺經濟開發區,他是奮戰在抗洪救災一線,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7天7夜不回家的東汪鎮副鎮長劉金葉……

“有黨和政府,一切都會好起來,不怕!”“有村黨支部的帶領,再大的困難也能扛過去。”群眾真摯的心聲,道出了“主心骨”帶給他們的信心和力量。

這場抗災救災鬥爭,是對各級幹部執政能力、領導水平、工作作風的一次檢驗,也是一次新的“趕考行”。我省廣大黨員把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交上了一份完美的“民生考卷”。

有序推進災後重建——

省級籌措的55.06億元災後重建資金已全部落實來源,多數重建項目進度好于預定目標

在磁縣陶泉鄉五里河村村南,一棟兩層樓房的主體工程已近尾聲。這是當地投資130余萬元,為村小學重建的新校舍。以前的舊校舍被洪水沖毀了,重建時為確保校舍質量安全,縣住建、規劃等部門對選址進行了嚴格論證,最終選定了這處距河道100多米、地勢較高的平地。2016年年底前,村裏的孩子們就能從臨時的教學點搬到新校舍上課了。

8月5日,我省召開災後重建工作動員大會,提出力爭用一年左右時間,使災區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同時要奮戰一百天,全力抓重建,為奪取抗災救災鬥爭的全面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讓災區生産儘快恢復,讓群眾生活步入正軌,不僅需要“一張藍圖”科學統籌,更需要“挂圖作戰”加快推進。

按照“上下聯動、分級負責,防建結合、多規合一”的思路,我省確定了2016年9月1日、入冬前、2017年春節前、2017年入汛前和2017年底五個時間節點,編制印發了《“7·19”特大洪水災害災後重建總體實施方案》,同時印發教育、住建、農業、水利、衛計、交通等6個部門的子方案。24個省直部門和單位分別制定了專項工作方案,3個設區市、18個重災縣(市、區)也都編制了總體規劃方案,災後重建有了全方位的指引。

項目庫隨之設立。省重建辦重點篩選了966個、總投資96.4億元的重點重建項目,由省級進行投資補助,並建立了數據庫和管理臺賬,力求做到底數清、目標清、責任清。3個設區市實行挂圖作戰,將重點任務以“作戰圖”的形式張貼上墻,每週公佈數據,統籌推進各項重建工作。

推進災後重建中,我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原則,按照“先生活後生産、先運行後提高”的順序,在先期重點保路通、保電通、保信通、保水通、保生産運行的基礎上,統籌安排使用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優先保障學校幼兒園、農村住房、絕收農田復種改種等災區群眾密切關注的緊迫民生工程。確保學生兒童秋季開學按時入學入園,努力滿足住房受損農戶溫暖過冬、回家過年願望,及時解決災區臨時飲水困難問題,讓受災群眾儘快喝上乾淨、安全、放心水,緊急調撥種子、肥料等農用物資搶種秋播蔬菜,盡最大努力減輕受災群眾損失。

目前,省級籌措的災後重建資金55.06億元已全部落實來源。截至10月底,我省已下達省以上災後重建資金17.61億元。廊坊、唐山、滄州也分別對口援助石家莊、邢臺、邯鄲各1億元資金,于8月初交付,並全部落實到了重災縣(市、區)的具體項目中。

省重建辦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各地各行業重建進度普遍達到了總體實施方案要求,多數重建項目進度好于預定目標。石家莊、邢臺、邯鄲三市的2115所需就地修繕的學校、幼兒園全部恢復了正常教學功能。18個重災縣(市、區)1897個村的175.3萬受災群眾已全部喝上乾淨水。1435個農村公路斷交村和邢臨、邢汾、西柏坡、青蘭等4條段高速公路已全部搶通。

統籌規劃防災減災——

加快完善防洪工程體系,改造升級監測預警系統,傾力築起覆蓋城鄉的抗災“安全網”

洪災過後,省水利廳初步制定了《河北省“河長制”實施方案》,計劃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壓實河道行洪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岸線管理等事權責任,構建河道管理保護工作新機制。

實行“河長制”,是我省“7·19”洪災後下決心推行的一項河道管理體制重大改革。

近年來,我省一些河道被無序開發建設,河道內開荒種地、私挖濫採、私搭亂建行為屢禁不止。儘管在河道清障方面,我省年年都搞專項治理和執法行動,但治理效果並不理想。實行“河長制”就是要進一步健全河道管理機制,更好地發揮防洪工程的防災減災作用。

防災減災,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寄予的熱切期望。2016年7月28日,在我省災後重建工作如火如荼推進的時候,恰逢唐山抗震救災和新唐山建設4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唐山調研考察,他強調,要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提高全民防災抗災意識,全面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為回應這一期望,我省認真總結應對“7·19”特大洪水災害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重新審視防洪工程體系,找出薄弱環節和短板,按照“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後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的要求,堅持以洪水風險為導向,統籌推進防洪工程減災能力建設,加快構築覆蓋城鄉的抗災“安全網”。

“7·19”期間,我省利用分佈在66個山區縣的監測預警系統,使19萬面臨洪水威脅的群眾得到及時轉移避險。但是這套預警系統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環節,比如強降雨一旦造成電力、通信中斷,系統將無法正常運行。而且,該系統僅覆蓋了山區縣,同樣受洪水威脅較大的山前平原等區域還沒有建設。

為提高防洪預報預警能力,我省將採取移動公網、國産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無線調頻等通信方式,對66個已建成的山區縣監測預警系統進行改造升級,保證在大風、大雨、泥石流等通信條件惡劣、基站被毀的極端情況下,預警信息實時入戶到人。同時,依託國家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專項,在山前平原區、城鄉接合部、沿河村落等山洪災害易發區和小型水庫,加快建設預警平臺和監測站點,擴大基層防洪預報預警體系覆蓋範圍。

“人不給水出路,水不給人活路”,這是歷次暴雨洪水留下的深刻教訓。從抗禦“7·19”洪災的情況看,我省防洪工程體系還有一些薄弱環節,未來補短板的重點在平原,難點在山區。

在平原,我省將加快灤河、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大清河、南運河等骨幹河道的流域系統整治。同時,對其他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加強治理,以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和蓄滯洪區的分洪滯洪能力。在山區,則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增加植被覆蓋,涵養水源,力求小雨不下山、大雨緩出川。

以求實的態度探究規律,以科學的思維統籌規劃,以為民的情懷奮力進取,我省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正逐步增強。(記者 李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