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漢陽造”到“新武漢造”——武漢全力打造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

2016-11-17 17:1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武漢11月17日電 

開欄的話: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前,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都在發生重大變化,突出創新驅動,優化政策環境,實現中國製造由大到強,從低端的“物美價廉”邁向“質優價高”的高端發展之路,顯得重要而緊迫。

自17日起,新華社開設“中國製造2025調研行”欄目,將結合各地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智慧製造發展的具體舉措和生動實踐,展示中國“智造”的突出成就,闡釋“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意義和良好前景。

新華社記者李思遠、徐海波、姜琳

因製造而興,又因製造而困。近現代工業重鎮——武漢和製造業有著不解淵源。

120年前,漢陽鐵廠的第一爐鋼水,開啟了中國近現代鋼鐵工業征程;新中國成立後,武鋼武重等一大批武字頭製造企業對新中國的建設發展貢獻重要力量。然而,在市場經濟大潮下,武漢逐漸邊緣化,“大武漢”盛名難副。

經歷了輝煌和坎坷之後,武漢這座曾經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城市,如今在對傳統製造業轉型提檔升級的同時,以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慧製造等為代表的“新武漢造”也在崛起,武漢正全力打造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

初冬寒風瑟瑟,武漢船用機械有限公司工廠車間內,建設熱情卻空前高漲。今年,武船傾力打造的“船海工程機電設備數字化車間”成為船舶行業唯一成功入圍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正在進行最後收尾衝刺。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項價值4.5億元的智慧製造技術,將改變傳統造船術。

實際上,作為目前國內艦船特種裝備和民船配套設備製造的龍頭企業,武船早在2013年就已制定智慧製造實施規劃。以“全面數字化+核心智慧化”為目標,通過加工、裝配、焊接各個單元逐步突破,已經實現了關鍵加工過程的智慧化。

智慧化改造,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效益。武漢船機公司董事長馬聚勇説,升級改造不僅降低了製造成本,還大大提高工藝水準和加工精度。武漢船機自2013年以來,企業訂單和經濟總量以年均兩位數的百分比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在行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更是逆勢上揚,扭虧止損。

以新換舊、以新補短,“老重器”煥發新活力,戰略新興製造業正在毗鄰的沃土上崛起。

武漢經濟開發區,曾經漢陽鐵廠濃煙熏染的故地,經過長期發展,現在已成為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以東風汽車為龍頭的7家汽車廠商的12個整車廠,20多家汽車相關研發機構,200多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持續發力。

我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武漢東湖高新區,是全球最大的光釬光纜生産基地。烽火通信、長飛光纖等數十家本土“智”造企業紮根,IBM等100余家世界領先企業研發(創新)中心、共享中心爭相落戶。

産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和社會力量。近年來,武漢有計劃地加快培養引進製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人才。2015年,武漢啟動“城市合夥人”計劃,向海內外英才發出邀約,提供資金、優勢政策,共做武漢城市創新發展的“合夥人”。設立的首期規模為102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引導基金,已撬動社會資本126億元,投資項目337個。

隨著要素不斷集聚,全球首臺常溫常壓儲氫氫能汽車、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和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設備、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長距離光傳輸、3D NAND存儲器等一批世界領先的成果誕生在武漢。這些都成為“武漢造”的新名片。

據統計,2015年,武漢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7701億元,增長14.1%,佔規上工業總産值的62.2%。在鋼鐵、石化等傳統行業增速下滑的情況下,高精尖的信息技術製造、生物醫藥等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已成為武漢工業的主力軍。

武漢市市長萬勇説,到2025年,武漢將實現工業增加值1萬億元,工業總産值3.5萬億元,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集聚一批行業規模、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居全國乃至世界前列的企業,在部分領域引導全球技術發展潮流,全面建成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